【職場生存】術如何避免職場霸凌?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2020.10.14
1164觀看次
字級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小晶來信:

我是一個職場新鮮人,公司裡有許多小團體,也常常看到某個人被其他同事排擠。在工作上,我與此人的交集並不多,並沒有看到同事們說的小氣、自私等狀況,所以並不討厭他,但又擔心若與他接觸,會導致其他同事也不理會我,或是在背後說我的壞話。面對這樣的職場關係,我該怎麼處理?

鄭淑錚心理師(英國心理諮商與治療學會資深心理師)回覆:

職場新鮮人害怕被孤立,公司裡有小團體,同事A提醒我同事B的缺點,我雖然不同意,卻擔心和B往來可能會被A的小團體排擠,如何是好?小晶所描繪的場景,看似平淡無奇的戲碼,骨子裡卻大有學問,因為它牽涉到所有心理活動的最根本─「我OK不OK」,同時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防衛型態──「分化」與「投射」(splitting& projection)的迷你劇。

克萊恩(Melanie Klein)師承佛洛伊德,也是心理衝突(Psyche Conflict)學派的追隨者,上世紀四○年代,她開始了一場完全創新的兒童治療臨床實驗,發展出與佛氏「生物衝動說」大相逕庭的「物件關係」(Object Relation)學派。

從她的臨床紀錄,她觀察到小患者在遊戲治療中一再重複的主題,往往是他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中所遇到的障礙。她發現,小患者口中的「好東西」與「壞東西」都是爸爸媽媽身上的特徵,例如:奶水源源不絕的乳頭是飢餓的幼兒所渴望的,但若缺乏胃口時就令人感到窒息,那乾脆咬咬看吧!這時難題來了,幼兒對媽媽的乳房到底是愛還是恨?

若往前追溯,零到六個月大的嬰兒仍分不清「我」和「非我」的界線,他以為媽媽的乳房就是我自己,那要怎麼處理這個愛恨交加的「自己」呢?克萊恩形容,這個狀態就是「嬰兒精神病態」(Infant Psychoses),幸而,嬰兒無須學習便會將所恨和所愛的東西「分化」開去,並放到「我」之外的物件上,而這個過程便是「投射」。

從發展的觀點而言,原始的分化及投射都是完成自我發展所必須的,也是最早期的心理特徵,克萊恩稱之為「多疑分裂」(Paranoid-schyzoid)。嬰兒活在非好即壞的絕對世界,滿足他是世界中心的感覺是好的,反之則是壞,這是生命初期的「全能幻覺宇宙中心狀態」。然而隨著幼兒成長,媽媽會逐漸拒絕或延遲滿足幼兒的需求,「等待」及「被拒絕」能幫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包括媽媽在內,都有自己的需求,而「我」必須有所妥協,才能與他人共同完成「不同需求皆得到滿足」的任務。

雖然這個讓步的狀態有點令人沮喪,但幼兒很快從被嘉許中了解到「你好我也好」的重要性;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並非跟自己一樣的才是好,和自己不一樣的也可以很棒。「接受差異」的這一步,是極重要的成熟表徵,它代表個體從宇宙中心的「自我膨脹」,消退為恰如其分的「自我感」,並從這裡出發,學會尊重別人。

不過克萊恩告訴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上述兩個關係中擺盪,一但安全感受威脅,成熟的個體也可能退化為非黑即白的嬰兒,放大到世界舞台亦然。例如:小晶的同事A指控B小氣與自私,極大程度都是源自自己看不到的盲點,因對B提供的服務過度期待本身,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話說回來,小晶希望自己不被小團體排擠的想法是否務實可行,仍然要視公司文化而定,領導風格民主、氣氛友善的公司,比較有機會避免小團體惡鬥的辦公室文化。小晶可用開放的態度做一個觀察者,看看若以成熟的方式分別與A、B二人保持友善關係,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在職涯發展的歷程,藉由與不同類型的人共事的過程,增加自己的韌性與耐挫度,應該是值得慶祝的收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