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亞卿
石虎在亞洲其他國家一直活得好好的,也沒有滅絕的威脅,為什麼在台灣卻瀕臨絕種?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是棲地流失過快、環境用藥過多,以及因偷吃雞而遭農民誘捕。學者預估,若現狀持續惡化,最快20年後,台灣可能就看不到石虎。
事實上,台灣島上曾經到處都看得到石虎。從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的走訪所得,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調查原住民狩獵情況,可知當時石虎廣泛分布於台灣1500公尺以下的山林。1970年代國外學者來台進行哺乳類動物調查,也仍指石虎是全島性分布的物種。
但隨經濟起飛,人口、城市飛速擴張,讓低海拔、淺山的石虎棲地快速消失。1980年代末期的山產店裡,石虎交易數量就已大幅減少。2000年代屏科大博士生陳美汀要尋找石虎時,只能在苗栗發現稀少族群,隨後其他學者雖在南投拍到石虎,但原先出沒於嘉義、台南、屏東、高雄、台東、花蓮等縣市的族群,則全都確定消失。
調查指出,近50年來,台灣平地、淺山被開發的比例高,讓石虎面臨棲地破碎化或消失,石虎棲地至少萎縮了8成,從原本的102萬公頃,縮減為僅剩約2萬公頃(這還不包括已經開發為市鎮的地區),導致原本石虎活躍的縣市,已不見石虎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