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開示 諸佛菩薩古德如何做環保、護生

 |2020.10.08
3197觀看次
字級
圖說:佛教歷史上,許多高僧大德在胼手胝足開山建寺,會把荒山禿嶺植上各種樹木,綠蔭蔽天。圖/unsplash

影片來源:Youtube/ibpsradio/諸佛菩薩或古德談論環保、護生

文/星雲大師

自古「深山藏古寺」,佛教歷史上,許多高僧大德在胼手胝足開山建寺同時,也把荒山禿嶺植上各種樹木,成為綠蔭蔽天,青翠蓊鬱的森林,對水土保持的貢獻很大。除了維護山林,也常整治河川、修橋鋪路、珍惜資源,並於講經說法時,勸導大眾護生放生,提倡素食,培養大眾惜福的觀念,所以每位僧侶都可說是環保專家。如泗州開元寺明遠法師,種植松、杉、楠、檜等數萬株,免除了淮水與泗水的氾濫。又如東都洛陽道遇法師,勸化善款,消除黃河龍門天險的水患。

圖/unsplash

唐代百丈禪師在江西百丈山墾山闢田,自立禪院,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的弟子,開創黃檗山的希運禪師也是植樹栽松,勤於作務;後唐象山縣壽聖禪院住持永淨法師,曾經開田三百畝,植松十萬餘株,對地方的水土保持貢獻很大。

唐代南嶽玄泰上座,曾因衡山多被山民斬木燒山種田,危害甚鉅,於是作〈畬山謠〉,遠近傳播,上達於朝廷,而使皇帝下詔禁止燒山。唐代景岑和尚住在湖南長沙山,因山中松竹常遭人破壞,作了一首〈誡人斫松竹偈〉,以保護山林。

圖/unsplash

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禪僧、雲水僧,到處遊方,與大自然為伍,見山地行路困難,就自持鐵器,開闢山坡道路,方便路人行走,默默實踐利他的菩薩行。自古以來,僧侶植樹、護林的善舉實在不勝枚舉。

另外,《梵網經》菩薩戒云:「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佛教的戒律思想,對動物的保護,有著積極的、平等的慈悲救濟觀念。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出家前,曾於獵人群中隱居十五年,他時常伺機將獵人捕獲的動物放生。永明延壽禪師任華亭鎮將時,不時買魚蝦等物放生,有一次因手邊無錢,先暫借公款,事發後,被判處死刑,他坦然表示動用庫錢純為護生,自己並未私用一文,而獲無罪釋放。

圖/unsplash

蓮池大師居雲棲山時,山裡猛虎為患,他廣為村民誦經祈福,施食迴向,由於至誠所感,長年虎患竟然得以平息,從此村民將蓮池奉為聖靈。他也在雲棲山中設立放生處所,專門救贖飛禽走獸,並命眾僧減省口糧以蓄養牠們,每年約需米粟二百石,並定期為牠們宣說警策法語。蓮池極力禁戒殺生,提倡放生,著有〈戒殺放生文〉警誡世人莫濫殺無辜。

圖/unsplash

隋朝智者大師曾居住在南方沿海一帶,他每天看著漁民撒網數百餘里,濫捕無數魚蝦,心中不忍,便以信徒供養的功德款,購買海曲之地闢為放生池。其他,像惠意法師以鉢中食物惠養群鼠;晉朝僧群禪師「寧渴而死,不趕擋道的折翅鴨子」;智凱法師不嫌汙穢,收養許多流浪狗,以及智舜的「割耳救雉」等,都是讓人尊敬的護生行為。

圖/unsplash

另外,近現代的佛教居士豐子愷著有《護生畫集》,內容除戒殺、護生、善行之外,並彰顯因果報應,互助互愛的精神。他把佛教的慈悲具體表現出來,讓許多人因看了護生畫而棄葷茹素。

當初佛陀唯恐雨季期間外出,會踩殺地面蟲類及草樹新芽,所以訂立結夏安居的制度;佛教寺院為鳥獸締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所以不濫砍樹木,不亂摘花果,凡此均與今日護生團體的宗旨、措施不謀而合。而梁武帝頒令禁屠之詔,阿育王立碑明令保護動物,則是國家政府基於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大力提倡愛護動物的濫觴。

圖/unsplash

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野生動物日益減少,生態均衡受到嚴重破壞。近幾十年來,有心之士紛紛奮起,疾呼環保的重要性。「環保」這個名詞,在古時候雖未曾有,但是從僧侶們的所言所行,可以說都是在實踐環保的工作。

圖/unsplas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