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師張玉村手繪的《死亡遊戲》、《天台》及《艋舺》等電影看板,明天起在嘉義文創產業園區展出。圖/李承穎
畫師張玉村手繪的《死亡遊戲》、《天台》及《艋舺》等電影看板,明天起在嘉義文創產業園區展出。圖/李承穎
【本報嘉義訊】六十五歲畫師張玉村手繪過近千部電影的立體看板,過往李小龍風靡各界時,電影院前人山人海,甚至封街,他每天熬夜趕工繪看板,如今手繪看板漸漸走入歷史,他的電影夢仍未消失,是全台少數手繪立體看板保存者,他感嘆,很可惜這項技藝即將失傳,期待有後人來學,保留美好記憶。
張玉村提供上百幅作品給嘉義文創產業園區,十月一日到明年二月二十八日舉辦展覽,園區執行長孫育晴說,隨著電影業轉型及現代科技圖像輸出便利,手繪電影看板極為稀少;希望展現常民文化,家住彰化員林的張玉村,為了首次在嘉義辦展,還創作李小龍、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三幅戶外巨型看板。
張玉村十三歲就開始學習畫電影看板,在無給薪狀態下凌晨送報紙、晚上看顧電影院機器,賺取生活費,甚至差點因為睡眠不足撞上電線桿出意外,十七歲再北上到廣告公司繼續學習。
張玉村退伍後,在中部地區電影院畫了近千部電影看板及無數國內外明星,他回憶,還記得李小龍電影《精武門》、《龍爭虎鬥》和《猛龍過江》熱潮時,戲院老闆不斷加碼畫看板,整條街都是人潮,老闆要求要畫得更大、更有氣魄,他幾乎天天熬夜加班,過年期間也沒休息。
手繪看板沒落後,張玉村轉開廣告公司,以製作房地產手繪看板維持生計,二○一三年獲藝人周杰倫青睞,邀請繪製電影《天台》所有拍攝場景看板,視覺震撼且復古多彩,與整部電影載歌載舞相互呼應。
張玉村說,手繪看板重視細節,要跟劇情搭配,才會有氣勢,也要有能力安裝和拆卸看板,畫超大型看板時要搭鷹架,是高難度技術,爬上爬下有危險,現在孩子都不學了,如今科技化輸出電影畫面,他也只能慢慢退休、轉型了。
張玉村不捨作品消失,大量收藏之前的手繪作品,現在閒暇時重拾畫筆,再將以往電影海報看板重新繪出,保留過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