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一間公共托育中心情景。圖/中央社
對於育兒津貼是否確定會提高到五千元,教育部長潘文忠(左)昨在立法院表示,將分階段進行,明年一定會啟動。右為行政院長蘇貞昌。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立委昨質詢提到,育兒津貼明年是否會從二千五百元提高到五千元;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這部分將會分階段進行,明年一定會啟動。會後教育部補充,分階段是指希望四年內增加津貼額度,此案已經過跨部會研討,正報行政院審核中。
根據現行政策,家中子女介於零到六歲,未接受公共托育或準公共托育服務者,可請領每月二千五百元育兒津貼。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與部會官員等赴立法院報告「一一○年度施政計畫及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編製經過」,並備質詢。
立委高嘉瑜質詢時關注少子女化議題,詢問潘文忠明年育兒津貼是否確定會從現行的每月二千五百元,提高到五千元。
潘文忠說,育兒津貼加碼到五千元的部分,會分階段進行,目前教育部、衛福部已彙整相關資料,已提報行政院做最後審查,明年一定會啟動。
高嘉瑜則提醒,只增加育兒津貼沒有用,政府政策應要以布建公托資源為優先,希望達成公共幼兒園零抽籤。
根據行政院提供的書面報告,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經費編列五百五十億元,營造友善生養環境,加計前瞻特別預算編列五億元、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五十二億元,共六百零七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一百零三億元,約增百分之二十點三。
對於育兒津貼加碼,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支持此案,並說送讀私立幼兒園或自行照顧幼兒者,現只獲得政府百分之八的照顧經費,遠低於公幼的四成三,津貼能打破資源分配不均。
婦女新知基金會反對此案,主因是女性就業率攀升,津貼提升仍難吸引她們辭職帶小孩,提升品質佳的公托才是少子化解方。
婦團籲提升公托
才是少子化解方
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說,母親仍是多數家庭中帶小孩的主力,不過女性就業率和雙薪家庭數量逐年提升,女性若因帶小孩而離職,日後重返職場難度高,多數人最希望能兼顧工作與育兒;比起每月多領二千五百元,政府若穩健提升品質佳的公托數,更符合婦女的育兒期待。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持平而論,他表示國人對嬰兒托嬰和保姆服務信任度低,政府提供的零到二歲育兒津貼若不斷提升,能吸引家長回家帶小孩。不過五成家庭仍考慮將三歲以上幼兒送往幼兒園,因此,二到六歲育兒津貼若增加,最受衝擊的將是同一個政府推動的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他呼籲政府推動津貼的同時,也要擬定準公幼的品質和價格配套,才能留住準公幼。
王兆慶和覃玉蓉都說,當育兒津貼提升到五千元,更多家長傾向送小孩到私幼,才能同時領育兒津貼;由於準公幼違規頻傳,部分家長寧願改送私幼,準公幼業者也更傾向退出後轉回私幼。但王兆慶憂心,私幼的品質也良莠不齊,家長轉送私幼後,幼兒權益若受損,政策和人民都是輸家。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日前統計,六都中曾有違規紀錄的準公幼高達一百五十家,該會表示,準公幼既然是受政府邀約簽約的私幼,應至少三年無任何違規裁罰紀錄;政府另應提高準公共退場標準,確保兒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