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植物不會被晒傷?

文/高詩豪 |2020.09.15
2100觀看次
字級

文/高詩豪

又過完了一個炎熱的暑假,開始了新的學期,9月中旬的太陽依然不能小覷。同學若是趁暑假有去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話,應該也會注意到,正中午的時候,展場內大部分的動物,都躲到陰涼處休憩,以躲避毒辣的陽光。那植物呢?植物行光合作用是眾所皆知的事情,陽光對大部分的植物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能量。那如果植物一直晒、一直晒,是否也會像動物一樣被晒傷呢?

早期的園藝家普遍認為,若是在正中午的陽光下,給植物灑水,其殘留在葉面上的水滴可能會產生透鏡作用,進而集中日光造成葉面燒傷,但在2011年匈牙利羅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打破了這個迷思。他們以電腦模型進行實驗,證明水的折射率太低,無法使日光聚焦在葉片表面。

為了要登陸

陸地上所有植物和藻類似乎都具有製造這種天然防晒物質的能力,代表它是相當古老的適應作用。植物超強的防晒能力,可以追溯到7億年前,那個時候海中植物正準備前往陸地上發展,但是它們當時其實是靠著海水的庇護下,才能減低紫外光的危害──要知道太陽並非對植物完全無害,若是植物長期接觸太陽光線,亦會造成其葉片和表皮細胞損傷。科學家合理推斷,植物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有適應現象,產生抵抗太陽紫外光的能力。

平常有在注意防晒的同學,大概已經曉得,太陽光中最毒的輻射波叫做UVB,也就是相對於UVA來說,波長較短,能量較強的紫外光。2011年科學家發現植物細胞中有種蛋白質,能夠偵測UVB紫外光,由於它位於UV抗性基因座8,科學家將其命名為UVR8。

UVR8蛋白質能夠讓植物細胞,開始製造阻止紫外光傷害及修復DNA損傷的物質;2014年美國普度大學更是進一步確定,植物有種芥子基蘋果酸,可以從量子力學的效應來吸收UVB。

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我們能夠繼續保護臭氧層,UVB的影響就只是植物對環境正常反應的一部分。我們愈了解這些反應,就愈能用這些知識來產生對地球環境友善的農作物,提高其質量,減少農藥的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