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喝水健康多

文/趙思姿 |2025.07.14
63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趙思姿

提到喝水,大家普遍都有「要健康就要多喝水」的觀念,然而從一項調查發現,國人卻有嚴重缺水的問題,調查指出有八成的成人每天喝水不到2000c.c.,甚至有高達三成以上的人每天喝不到1000c.c.的水。

一般而言,身體的水約有40公升,幾乎所有組織器官都需要水的滋潤與調節機能,例如血液中就含有80%的水,腦組織也有68~84%的水,肝臟含有76%的水,連堅硬的骨頭也有10~40%的水。身體在生化代謝與功能運作時都需要大量的水,除此之外,水對身體也有相當多的功用,包括幫助營養素吸收、清除身體毒素、調節體溫、潤滑器官等,尤其身體重要的排毒器官,如皮膚、肝臟、腎臟、膀胱與大腸都需要大量的水參與,才能發揮它們的功能,以能協助身體維持正常運作。同樣的,我們也會流失一些水,例如身體每天排出尿量至少1500c.c.,加上皮膚汗水、肺部呼吸蒸發以及腸道排出,總計可達2000~3000c.c.。因此,每天身體的補充水量最好遵行專家的建議:一般人每天需要喝至2000c.c.的水,有些人甚至需要更多。

長期缺水 壞處多多



但是現代人大多懶得喝水,尤其有些人長期有喝咖啡、茶、飲料或湯的習慣,喝水對他們來說經常會不夠。甚至有些人認為「渴了再喝」,其實身體一旦產生口渴或口乾的現象時,就已經出現嚴重的「缺水」危機了。一旦身體長期的缺水,不但會有抑制口渴的反應,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例如便祕、眼乾、痠痛等,甚至肥胖、慢性病與癌症的發生,這些大多來自長期缺水所造成的許多問題。

如何讓自己每天喝足夠的水?如何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成人喝水的基本量算法:就是依照自己的體重乘於30c.c.,例如60公斤的成人,每天喝水量至少1800c.c.。而且喝水的方式最好每天按時且定量的喝水,如此水流才能帶動身體健康的運轉。

喜愛喝水 養成習慣



只要掌握喝水的基本原則,除了有效減緩常見的肩頸僵硬、眼乾或腸胃脹氣、便祕等問題,也能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且要時時刻刻留意自己是否有持續性把水喝夠,不能周一到周五有喝足夠的水,例假日卻因放假又沒有喝夠量的水,喝水的習慣不能兩天捕魚三天晒網。因此,在初期養成喝水時,最好持續21天讓自己慢慢調整把水喝足夠,一旦身體有了真實感受,之後就容易養成愛喝水與喝夠水的好習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