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實中,繼續討論相關問題。
問:被接時,又接什階位?
答:在通教的第九地,是調伏無明惑,第十地進破無明惑,是名為佛。而別教進入初地後,才進破無明惑,證入中道義。
以上,是就四教義說明被接的問題。以下,再以真諦的角度來解釋。若以真諦來論被接通教的真諦,是以空諦與中道諦合論;從開始以來,但觀真中之空。破除見思惑盡,到第八地,方為他說真諦內之中道義。
所以說:「智者見到空義,也見到不空。」若聽聞後見到真理,即是進入別教位。而三藏教,尚未真的進入真諦義,故不論接。別教與圓教,心中已知中道,何用被接?故言,通教接別教。接下來論教理的「權實」問題。
問:藏、通、別的三種權教中,都知道真實的中道義嗎?
答:別教,一開始起修時,就知道真實的中道義了;通教,要修到最後,才會知道中道義。三藏教,是從析空觀進入真諦,所以不知道有真實的中道義。
問:既然別教與通教,都知道真實的中道義,為何稱「權」(方便)呢?若不知道真實的中道義,不就與《涅槃經》、《勝鬘經》所說的內容相違背了嗎?
答:別教一開始就知道中道,是方便聽聞的,教義上,還是屬於「權」的範疇。通教,要修到最後及被接進入別教時,才知道真實的中道義,但終究還是屬於「方便」的範疇。
問:若說三藏教行人,不知有中道義,不是違反《涅槃經》、《勝鬘經》內容所說的嗎?因為在《涅槃經》中說:「阿羅漢,不知三寶常住不變者,所有禁戒,亦不具足,不能得聲聞道。」
答:這是一般的說法。羅漢自修自證,只知因緣無自性,不會知道見到常住不變的理體。羅漢,佛眼未開,又不聽聞佛說中道義,那能自知常住之理?故,《法華經》說:「聲聞於自所得功德,生滅度想;若遇餘佛,便得決了。」(聲聞認為已得滅度,故不聽聞常住之理;假使遇到其他佛,廣說常住之理,方知中道義。)
假使行人,分別「真諦」是生滅(有)二相之變異,是不能悟入真諦的;真諦是無為、體性不變的真理,亦是名常。要證入真諦,必須觀空,方入無漏境。如:須菩提觀空、憍陳如證無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