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的歷史,最早見於十五世紀中葉。主要聚居在新疆北部、青海西部等地區。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他們的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草原遊牧文化特徵。除少數從事農業生產外,絕大多數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終年生活在美景如畫的大草原上。信奉伊斯蘭教、佛教等。主要節日為庫爾班節和肉孜節。
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在式樣、類別和功用上,有明顯的牧區特點。罩袍、寬大褲子,多係皮毛及氈製成。冬季男女普遍穿羊毛皮大衣,不做布面,也有穿駝毛絮裡的大衣,腰束有金屬紋飾的皮帶。男子均戴翻檐十字帶小帽,下著長褲、高筒靴。年輕女子著緊身連衣裙,裙下擺喜歡加三層飛邊碎裙,袖口為燈籠袖、襯衫袖或與
裙下擺相仿,喜歡外罩深色短及腰際或長及胯下的對襟坎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