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吞嚥功能退化,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機率提高,除了多費心照顧,維持良好吞嚥功能,順利進食是健康的關鍵。圖/Unsplash
【本報訊】隨著年齡增長,長者會面臨吞嚥功能退化的問題,若是嗆咳次數愈多,發生吸入性肺炎的機率也會提高,長期臥病在床、吞嚥困難及糖尿病的老年人患者,一旦發生吸入性肺炎,死亡率高達五成。除了照護上要多費心外,及早透過訓練,維持良好吞嚥功能,順利進食才是維繫健康的關鍵。
據《聯合報》報導,前總統李登輝今年二月喝牛奶時,不慎發生嗆咳,就醫確診吸入性肺炎,於七月辭世。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胸腔科主任李正雄表示,吸入性肺炎是指液體食物或膠體食物等,進入呼吸道造成發炎的現象。
呼吸道是讓氣體通過、行氣體交換作用的地方,而人體設計精巧,呼吸的氣體與吃進嘴裡的食物,在前半段是同一個通道,為了避免食物進入氣管,吃東西時,氣管的入口就會因為吞入食物的動作而自然關閉,但有時候一邊講話一邊進食,或者因為老化造成這種機制不靈敏,使得食物誤入氣管,或有嘔吐物從胃裡湧上來時,跑進氣管而嗆到,進而引發吸入性肺炎。

圖說:年紀大或長期臥床的病人、慢性病、失智、中風等,都是吸入性肺炎好發族群。圖/Pexels
吸入性肺炎對氣管的傷害分兩種,細菌性是嗆進氣管的東西有細菌,進一步引發感染;化學性是嗆入的食物或嘔吐物裡的胃酸強度高,會腐蝕氣管壁,或是有些食物進入氣管後,引發組織滲透壓的改變。
李正雄表示,一般人嗆到後可藉由咳嗽,把異物從氣管咳出,但長期臥床者、中風臥床者、糖尿病患者,以及神經退化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失智症及漸凍人等,因進食不易和吞嚥功能差,本來就容易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
報導指出,當吸入性肺炎從發炎進展到呼吸衰竭時,就必須進一步插管、氣切,之後再惡化為成人呼吸窘迫症,此時,人體氧氣不足,全身的器官開始一一衰竭,呼吸衰竭與呼吸窘迫可能合併敗血症。

圖說:老年人吞嚥功能退化,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機率提高,多費心照顧外,維持良好吞嚥功能,順利進食是健康的關鍵。圖/Unsplash
李正雄表示,有些臥床的老人在嗆到後,症狀並不會馬上表現出來,可能要兩、三天才會逐漸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診斷吸入性肺炎,要了解嗆到的過程,病患可以自己說出嗆到的經驗或是由照顧者發現,同時胸部X光可以看到肺部感染的情況,吸入性肺炎是異物可能順著氣管跑到肺部兩側的下方,所以胸部X光會看到兩側肺部的感染,與一般多數的肺炎是單側肺部不同。
吸入性肺炎通常會給予抗生素治療,並給予氣管擴張劑及化痰藥等,協助排出發炎產生的痰液,如果呼吸衰竭再進一步給呼吸器,通常治療的時間需要二到三周,而60歲以下中風患者,有可能會反覆出現吸入性肺炎,肺部因為慢性發炎可能逐漸纖維化,成為慢性吸入性肺炎,影響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