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胡適國小為班上同學上海洋生態課程時,曾有2、3位小朋友問到是不是只有珊瑚會造礁?我那時候說其實珊瑚礁是人們最熟悉的生物礁,但是並非只有珊瑚會造礁,像是在志留紀─泥盆紀時期最為繁盛。
圖/LucKy wei
文/嚴融怡(新北市聖心國民小學自然老師)
去年在胡適國小為班上同學上海洋生態課程時,曾有2、3位小朋友問到是不是只有珊瑚會造礁?我那時候說其實珊瑚礁是人們最熟悉的生物礁,但是並非只有珊瑚會造礁,像是在志留紀─泥盆紀時期最為繁盛,但是石炭紀至三疊紀缺乏化石紀錄;而到了侏儸紀─白堊紀時期又冒出來的層孔蟲(stromatoproroid),就曾經是中生代世界上最能和珊瑚並駕齊驅的重要造礁生物。
層孔蟲實際上是目前的多孔生物,也就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卡通──海綿寶寶的親戚。此外,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礁也不是珊瑚,而是藍綠藻所製造的疊層石。這些藍綠藻從34.6億(或30億)年前一直工作至今,製造了厚厚的疊層石,也成為科學家研究找出地球生命起源與氧氣環境起源的重大線索。還有一種寒武紀時代已滅絕的不明生物,可能和海綿有一定程度親緣關係的古杯類,也被視為最早期的造礁生物之一。
另外我們現生海洋環境周遭的表覆型有孔蟲;多毛類當中的龍介蟲(牠們身上負責攜帶氧氣的血綠素,與一氧化碳結合的親和力,是我們體內血紅素的570倍)、苔蘚蟲(海洋當中群聚而外表非常類似植物的一群動物,牠們的祖先約出現在奧陶紀早期)、藤壺,以及最近幾年在台灣最常被海洋生態學界討論,並且製造出舉世聞名藻礁地貌的珊瑚藻:牠們全部都是造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