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生活博物館 菊島民俗風情 海洋文化印象

文╱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2020.08.24
2079觀看次
字級
館徽。圖╱澎湖生活博物館提供
澎湖生活博物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菜宅」模+型。圖╱人間社記者陳秀卿
乞龜模型。圖╱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迎接旅人的澎湖人「笑臉」照片。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中學生書包,官防。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澎湖建築使用的大槌子。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石敢當。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館內展示的媽祖信仰。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手持「涼傘」走「套路」的報馬仔。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文╱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澎湖開發甚早,這個由90座大小不一島嶼構成的群島,有大半年時間颳著風,因此造就許多獨特的地理與風俗民情。位於馬公市的澎湖生活博物館,以「澎湖人」為軸心,展現澎湖的人文歷史風貌,是認識澎湖的好去處。

澎湖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粗繩紋陶,見證至少在5000年前已有人居,不過最早的文獻紀錄則在隋朝。由於開發年代久遠,因此擁有豐富的文化及歷史古蹟,自1998年起,地方就倡議一座以「澎湖人」為主體的博物館。

經過10餘年的籌建,澎湖生活博物館於2010年4月3日開館營運,館內展示實體文物與縮景模型,生動展示廟埕的涼傘手、報馬仔、乞龜、小法、五營犒軍、宮廟彩繪、蒙面女、石滬、澎湖厝等地方文化與生活情境。

澎湖生活博物館的外觀,從側面看,有人說像「海浪」,有人說像當地傳統建築的「馬背」,不管印象如何,都足以代表浪裡來、浪裡去的澎湖人家生活寫照。這座由已故澎湖人林獻瑞建築師設計的博物館,也說明當地人刻苦耐勞的生命力及生活態度。

博物館的館徽,頂端的黃色花瓣,是澎湖縣花「天人菊」,也構成太陽圖案,象徵在烈日下,澎湖人的生存韌性;中間紅色的閩南式古厝馬背,意味趨吉避凶,說明澎湖人重視家族與文化傳承,而「家」也是最好的避風港;下半部藍色的部分有「漁船」與「海浪」雙重意涵,展現澎湖人靠海維生,與海洋共存榮的精神。

人像牆 笑臉迎賓

走進一樓大廳,迎接旅人們的是澎湖人的「笑臉」照片,這些臉孔,或在咕咾石牆前、或在灶腳、或在跑香隊伍,年齡層涵蓋老、中、青、嬰兒,每張臉都洋溢歡樂,彷彿邀請旅人前來聽澎湖的故事。

信仰媽祖

其實澎湖的媽祖廟並不多,但自早期的水兵、漁民、船戶、依海營生的縣民們,對媽祖都有虔誠的信仰,祈求海上平安。澎湖最古老的媽祖廟「天后宮」有400多年歷史,至今已辦理8次海上遶境,遶境範圍廣遍澎湖全島各漁港海域,出動的漁船,移駕的船隊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村落的守護神「營頭」

在澎湖各村莊角落,常可看到水泥搭建的小房子或小圍牆,擺置烘爐和竹符,稱為「營頭」,讓神兵、神將屯駐。分別安置在村落的東、西、南、北、中,稱為「五營」,村民以菜湯飯或清香素果供奉,是村落防衛的第一線,地方相信有「五營」守護,能鎮壓邪靈和驅除疫鬼,讓村民生活更加安心無虞。

為村里服務的「小法」

「小法」是專屬澎湖的民間信仰文化,與乩童同為澎湖廟宇和居民生活最密切的神職人員。小法祭祀為宮廟各種慶典、廟會表演重要儀式;小法師是由神明選定,需經3個月到半年的訓練,其中還需閉關49天,學會念咒、手印、請壇、召營、放營等,勞軍「五營」則是小法初試身手的考試。舉凡如鎮符、桌頭、犒軍、操營結界、開光、安胎、收驚、收煞等都可由小法來做。

澎湖獨有的「石敢當」

以石頭疊造而成的形式,為澎湖獨有。過去先民們認為住宅、重要大道、山頂、海邊,豎立「石敢當」可以鎮妖、避邪、止風、止煞,求平安,其中又以馬公市鎖港里的石塔為最高。

庶民「報馬仔」

「報馬仔」常於廟會場合打頭陣,裝扮誇張滑稽,動作俐落,手持「涼傘」走「套路」。除了探路之外,如果遇到居民觸犯禁忌,會以最快速度通知陣頭避開。直至今日,在澎湖廟會中仍看得到「報馬仔」身影。

有擋風牆的「菜宅」

澎湖人為了抵擋秋冬強烈的東北季風,在農田四周砌石牆保護農作,稱為「菜宅」。「菜宅」呈東西寬、南北窄的長條形狀,大多以咕咾石堆砌,不需要用水泥或石灰黏著,以保留石材間的縫隙,讓空氣流通,有助農作生長。居民大多就地取材,以咕咾石疊成的菜宅通常較穩固,也有用珊瑚礁岩或玄武岩堆砌。

生活記憶牆

博物館3樓,有記錄澎湖各時期的「菊島大代誌」生活記憶牆,包括宋元明清時期、日治時期、二次世界大戰後到1981、1982年到現代,共分4個階段,讓觀眾認識澎湖的過去和現在。

此外,澎湖地處離島,早年醫療設備缺乏,因此看病非常困難,加上西醫難覓,只能靠中醫或街坊鄰居的偏方;即便是孕婦,也沒有特別的待遇,更沒有特別的禁忌,除了不能上船作務之外,其他一如往常。館內陳列早年的藥碗、寄藥包、藥籤和中藥店的藥櫃等,見證澎湖人「知命、卻不認命」的生存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