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產業近年持續在谷底徘徊,加上疫情影響,今年書店掀關店潮,誠品書店繼上半年宣布關閉六家店後,十九日宣布再關三家。財政部統計,全台書店至五月總計剩二千零四十五家,創三十年史上新低,老字號書店紛紛退場,知名的台北市重南書街也不見以往書店百家爭鳴,僅剩幾間店在苦撐。圖/取自網路
【本報台北訊】出版產業近年持續在谷底徘徊,加上疫情影響,今年書店掀關店潮,誠品書店繼上半年宣布關閉六家店後,十九日宣布再關三家。財政部統計,全台書店至五月總計剩二千零四十五家,創三十年史上新低,老字號書店紛紛退場,知名的台北市重南書街也不見以往書店百家爭鳴,僅剩幾間店在苦撐。
全台書店二○○六年盛期曾有三千二百家,到二○一五年剩二千二百家。不只誠品,其他如簡體書店龍頭「若水堂」六家店將全關,胡思二手書店南西店、三十年歷史的亞典藝術書店、電影主題書店「電光影裡」、宜蘭「旅 二手概念書店」、高雄頗富盛名的左彎二手書店,也陸續宣布熄燈。
開源策略
打造全通路平台
疫情衝擊,導致各地書店難以經營下去。誠品表示,為了改善經營體質,計畫以「未來性、獲利性、公共性」三項指標,關閉八至十家老舊社區店與百貨高樓層店點。
今年上半年誠品關閉六家店,包含台南安平店、台東店、士林店、高雄高醫店和大直實踐店,誠品敦南店則因業主都更在五月底關閉;下半年預計再關三家店,包含八月二十三日結束營業的中壢SOGO店、八月底結束坪數最小的六十九坪捷運書店,及預計營業至十月底的東湖店,規模多為小型店點。
董事長吳旻潔表示,除了持續關店以節流外,她也擬好「開源」策略,就是全力衝刺全通路計畫,打造「閱讀與生活的全通路平台」,加速電商與供應鏈建置,創造線上下融合營運模式;下半年將有更完善的會員制度與App數位服務,希望讓消費者明年就能有感體驗全通路內容。
重南書街
百家書店剩7 家
台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天龍書店老闆沈榮裕表示,重慶南路全盛期曾有上百家書店,現在只剩七家。
今年因為疫情,書店都大受影響,天龍二到六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雖然藝FUN券發放後有帶動營業額,七月比六月成長百分之二十五,到年底恐怕還是補不回來。
沈榮裕也說,不少書店關門是因房租太貴,像重慶南路不少房東看準租給旅館租金才高,書店也出不起房租。建議政府應像英國、中國等由政府補貼老書店租金,或讓租給書店的業者免地價稅,把書店當文資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