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棋(右)率領極光打擊樂團在二○一七台灣國際打擊樂節開幕獻藝。圖/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今年在台北兒童藝術節中,「極光打擊樂團」演出精采的〈極光的奇幻旅程〉。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我常開玩笑說,我們是一個『混障』樂團—混合障別的樂團。」「極光打擊樂團」是全國首創跨越多種障別的擊樂團隊,團員包括視障、聽障、肢障、智障、過動兒、自閉症、小臉症等,而十六年來引領團員「用生命敲出每個音」的就是創辦人何鴻棋。本身是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的他,亦是一名佛教徒,他說:「打擊樂是我的職業,『極光』是我的志業,我相信我會做到不能呼吸的那一天。」
十幾年前因緣際會,何鴻棋答應一個協會幫身心障礙孩子舉辦擊樂夏令營,成果發表時,孩子們的表現令全場觀眾熱烈喝采,一名家長哽咽對他說:「沒想到我的小孩,有一天會在台上被大家鼓勵!」這畫面讓他十分感動,恰好他的二女兒在那時出生,「我更加體會對父母而言,孩子的健康最重要」。他也感恩這些家長「替大家承受這個業」,便於二○○三年成立「極光打擊樂團」。
打破「活自己世界」
教孩子合群
「當時本想取名『擊光』──擊出光芒」,後來想到許多人赴北極想看可遇不可求的極光,「我碰到這群團員也一樣,他們也是可遇不可求」,因此最終定名為「極光」。本是放牛班學生的他,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以極大的愛心和耐心指導團員,「我把他們當作一般孩子,只是學習比較慢」,他說:「極光不收費,只要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喜歡打擊樂的人都可以來學,就算完全不會,我也願意從頭教起!」
在極光的團練室,可以看到聽障生戴上助聽器打鼓,小兒痲痺團員撐著拐杖或坐著敲木琴,但極光團員不僅學一種樂器,木琴、鐵琴、低音鼓、爵士鼓、三角鐵樣樣來,「我都告訴他們:要靠自己的音樂實力贏得掌聲!團員也很厲害,以前不會看譜,現在都會看了,且一個多月就能練一首曲子」。
他坦言帶領他們最難的是契合度,「有些團員習慣活自己世界,但打擊樂合奏時,被訓練要聆聽別人樂音,這也讓他們更懂得合群,用音樂和他人溝通」,「現在我指揮一點下去,團員都很清楚須跟著我呼吸,十幾個團員要同時打出那個音,其實很難,唯有一而再,再而三不斷訓練」。
自稱「障別是腦殘」
傻傻地組團
團員除了學會用音樂與外界互動,也從打擊樂中建立自信。何鴻棋分享,樂團有一小臉症團員,本身也患嗜睡症,常在學校上課到一半睡著,國中時曾被同學霸凌。何鴻棋得知後就跟團員說:「我幫你『打』回來!」便找校長傳達希望率團來學校表演「打」擊樂。
當日「極光」演出博得滿堂彩,何鴻棋還安排小臉症團員獨奏一段,「他好像突然變成學校之光,原本欺負他的同學,後來都變成保護他的朋友」,「我就是要讓全校師生看他有多麼棒!」之後這名團員在學校變得快樂又自信。
「極光」不僅對團員的生命、家庭帶來正向改變,在台灣國際打擊樂節、台北兒童藝術節,甚至受邀出國巡演時,也都激勵著社會大眾。舞台上,自閉症團員會為小兒麻痺團員推輪椅;肢障團員則協助過動團員管理情緒。
每次上台前,何鴻棋也都介紹團員障別,鼓勵大眾善用健全身心。他則會笑言介紹自己的障別是「腦殘」才會組「極光」,傻傻地勇往直前。
「極光」成立至今全都是靠募款,即使不易,何鴻棋卻從未想放棄:「團員就像天使,和他們在一起很快樂,怎麼會放棄他們?」,「我希望『極光』能持續,團員就能永遠發光!」他還透露一個願望,盼未來能成立「極光之家」,能照顧團員到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