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叢林暑期進修 深入經藏共學共成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0.08.08 語音朗讀 17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同學們透過團體答辯,釐清個人對經文不甚理解的觀念。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分組交流。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滿蓮法師以視訊連線,講授《維摩詰經》。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慧東法師透過視訊,闡釋《般若心經》。圖/佛光山叢林學院覺冠法師教授《中論》。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永本法師講授《楞嚴經》。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佛經有云:「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說明了拜經、誦經、抄經、讀經等方式,都可以開發智慧。而佛教講究聞思修證,佛經義理深奧,須多聞薰習,思惟法義,既有所得,更當實踐在生活中,方能真正受益。為加深同學對經典義理的體證,佛光山叢林學院的暑期課程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楞嚴經》、任教於佛光大學的覺冠法師講授《中論》,並跨域連線美國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講授《般若心經》,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講授《維摩詰經》。同學上午於課堂中認真聽講與提問,下午則分組複講、討論。透過複講,可以驗收同學對聽講內容有幾分理解,並交流彼此的學習筆記;問題討論則能幫助同學在核心課題上深化思惟,對經論思想的認識厚植基礎。創辦人星雲大師說:「佛弟子平時應該經常閱讀佛書經典,藉著文字般若,以開發自己的般若自性。」藉由經典課程的學習,同學主動翻找原典、註釋;教師們用心設計每堂課的課程內容,透過文字般若講述原文思想,並以團體答辯賽、戲劇表演與隨堂作業,讓大家從生活中應證經典中的事理,此為通過觀照般若進入實相般若智慧的修行過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解」,讀了再多經典,若不懂得於生活中實際運用都是盲修瞎練,因此在修道路上,常要透過善知識的點撥才能導迷轉悟。在叢林學院中總能值遇善知識,深入經藏,共學共成,幫助學子們將所學的佛法如實運用在日常的待人處事與行住坐臥間。同學心得英文佛學系二年級/知念在《楞嚴經》的課程中,讓我體悟到真正的「有所得」,是心靈的清淨。修行主要是修心,斷除習氣煩惱,才能成為一個自利利他的菩薩。當不去執著修行中會得到什麼,而是活在當下,照見每個起心動念,就能與清淨心相應,淨化自己的觀念。專修部一年級/藍安妮《心經》讓我理解世間一切皆是苦空無常,種種生滅變異都是自然、必然且普遍存在的現象。因為無常才能放下執著,清楚了「空」,明白諸法皆「空」才會懂得接受、學習坦然,並在生活中巧妙運用。以無所得的心行「三好」、「四給」,弘揚人間佛教,開展般若智慧。經論教理系二年級/徐瑜感動是一時,要將所聞的法入心,深刻老實地修持,如是與法相應,才是長久。兩個星期的《中論》課程收獲良多,明白了性與相、理與事的不二,提醒自己在修道路上要多一分的用心去欣賞世界。在深觀裡廣行,透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說,發現「中觀」思想離生活很近,許多道理都能幫助自己和他人釐清似是而非的觀念,讓我從森羅萬象的世界,認識甚深緣起並保持正見。專修部一年級/馬依琳在《維摩詰經》裡,維摩詰居士給了在家居士一個修行者的最高典範。老師引領我們從經文中,看見如何培養一個人發菩提心,並透過影片傳達經典的內涵。回憶過去照顧奶奶時,因為無法站在長者的立場而常常失去耐性,《維摩詰經》所闡述的六度,讓我懂得學習忍耐與接受,未來我會更懂得體諒與包容,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招生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洽詢電話:07-6561921轉3001~3002(男眾)2050~2053(女眾)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天馬行空,不如自己走一回 下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無私之情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6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7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8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9【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10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叢林風光】五日精進禪修 體證人間生活禪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