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政府又搞小動作,藉「轉型正義」之名,以行「去蔣化」之實,刪除國定的蔣公誕辰、逝世紀念日。
說穿了,去蔣化就是去中國化,將蔣中正冠上威權專制,藉以凸顯執政黨的民主、進步,完全抹煞蔣中正在中國及台灣的歷史地位。
筆者住家附近的大陳眷村老兵,對刪除這兩個紀念日氣得大罵:「當初沒有蔣總統領導我們抵擋共匪,今天的台灣可能早就被赤化了」、「行政院乾脆把孔子、國父誕辰及逝世紀念日都刪了,才能完全去中國化」。
老兵的憤慨不是沒有道理,他們過去拋頭顱、灑熱血的捍衛當年風雨飄搖的台灣免於淪為共黨之手,但如今,他們信仰的主義及服從的領袖、摯愛的國旗與國歌,卻被糟蹋至此,老兵們感慨:「日子雖難過,但做人不能忘本。」
這一年來民進黨拆除蔣中正銅像、中正國際機場改名台灣桃園機場、中正紀念堂改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等行徑,難道真的要回歸歷史?這些政治的小動作,對台灣的國際現勢有何助益?美國政府近日對陳總統的過境待遇,就可嗅出端倪。
而且,金錢外交買得到入聯?諸友邦是真心助我,還是「情意有價」?政府對中共軍艦在台海繞行兩圈示警,作何解讀?
如果民進黨政府的作為,能提升台灣經濟,讓人民過好日子,就請繼續,但如果是權謀鬥爭、為選舉鋪路,罔顧路有凍死骨,將台灣帶向戰爭及國際孤立邊緣,就請不要再搞愚民了。
黃昌彬(花蓮市/文字工作者)
行政院核定刪除先總統蔣公誕辰及逝世紀念日,並表示,這是落實轉型正義,是「台灣版的除魅」。
歷史不論是非對錯,都已經過去了,政府應記取教訓、擘畫未來,不該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傷口撒鹽,挑起族群怨仇,更重要的是,台灣已「內憂外患」,由於執政黨政府意識形態治國,造成不利的國際情勢,而國內各民生物品不斷上漲,人民痛苦指數遽升,政府不但不面對解決,還做一些無益民生的事,怎向人民交代?
政府須順民之情、因民之利,若一天到晚假藉「轉型正義」,擴張解釋,撕裂族群情感,恐使國家進入黑暗時代,人民更無法獲得「正義」。
秀誠(台北市/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