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缽、醋罐常會不翼而飛,被富蘭克林拿去「生電」。這還不算,富蘭克林每天還冥思苦想著,怎樣在打雷下雨時把天上的電引下來,好親眼看看、親手試試。圖/BOB
文/梁衡(中國作家協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鹽、缽、醋罐常會不翼而飛,被富蘭克林拿去「生電」。這還不算,富蘭克林每天還冥思苦想著,怎樣在打雷下雨時把天上的電引下來,好親眼看看、親手試試。可是在當時,雷電是天火啊,誰敢這樣去想?妻子聽說富蘭克林竟敢有這樣的狂想,一邊桌前枕邊地苦勸他不要去冒犯上帝,一邊又在背後虔誠禱告,求上帝千萬原諒自己的丈夫。
初用風箏捕捉電
1752年6月,終於盼來了一個大雷雨的天氣。這天下午富蘭克林正在家裡擺弄著那些瓶瓶罐罐,金屬導線,突然一陣風撲來,窗戶被搖得嘎嘎直叫,窗簾飛起如一面狂舞的大旗。他探頭一看,見西邊天上的烏雲就如潑了一天墨汁,如浪如濤般地壓了過來。他不覺喜上心頭,忙叫一聲:「威廉,準備行動。」一會兒就領著兒子,架著一架用絲綢製成的大風箏,迎著狂風向野外奔去。
富蘭克林選了一塊廣闊的草地,將風箏向天空徐徐放去。漸漸地一張桌面大的風箏,已變成一本書似地一個小點,又像是升向雲海裡的一葉小舟,被顛著、搖著,在遠處怯生生地回望著自己的主人。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畫了一個「之」字,接著嘎蹦一聲脆雷,那如銅錢般的雨點,就如瓢酒盆潑般地傾了下來。富蘭克林轉身一看,草地上正有一間牧人用過的舊房,忙招呼兒子站到房門裡,讓他拉緊風箏線,這樣靠近手的一節線就不會因淋溼而導電。
這一切都是精心設計好了,風箏是綢子製的,不怕雨淋,線是麻繩很結實,靠手的一節又換成不導電綢帶,麻繩與綢帶間用金屬線掛一把銅鑰匙。富蘭克林站在屋簷下緊張地注視著西邊的天空,只見電光閃過一道又是一道,雷聲一聲更比一聲更亮。
他想,這些雲海裡的「天火」,今天不知肯不肯乘我的這個風箏小船,來到人間作一回客。多少年來人們與它要不就是隔天遙望,要不就是被它的震怒嚇得關門閉戶,還從來沒有過一次促膝相見,握手言歡呢。
他正這樣想看,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他順著兒子的手指一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怎麼現在突然怒髮衝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
天雷地電本一家
富蘭克林到底聰明,他眼睛一轉,突然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因為毛皮摩擦帶電時細毛也會豎起,這說明風箏線上已有電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握成拳頭,慢慢接近那把銅鑰匙。突然他像被誰推了一把,跌倒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也不知道害怕,喊著:「是它來了,它乘著風箏下來了!我們握手了!」
當富蘭克林從地上一骨碌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鑰匙上,果然這瓶裡保存了電,而且這電也有火花,可以點燃酒精燈,可以用它做各種電氣實驗。天電、地電原來一個樣!一會兒雨停雲散,富蘭克林收了風箏,和兒子抱著藏有雷電的萊頓瓶,就像釣到一條大魚一樣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編註:還算富蘭克林幸運,第二年一個叫李赫曼的俄國人也學著富蘭克林做這個實驗,當場就被電打死了。
本文摘自《數理化通俗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