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探源】 古代「中國」

文/龔敏迪 |2020.07.23
1254觀看次
字級

文/龔敏迪

「中國」一詞始見於周,《尚書.梓材》載:「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還有西周禮器「何尊」銘文有:「余其宅茲中或,自茲乂民。」「中或」解釋為「中國」,都是要表示天子受天命,居中國,治天下。先秦文獻中,《中庸》、《詩經》、《孟子.滕文公上》、《莊子.秋水》都有「中國」。《韓非子》說:「韓居中國,地不能滿千里。」《公羊傳》僖公二十一年載:「楚子執之,曷為不言楚子執之,不與夷狄之執中國也。」宣公十五年:「君子不可不記也。離於夷狄,而未能合於中國。晉師伐之,中國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周成王即位,賜胙楚國,說:「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中國」擴展到了中原。

《史記.天官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董仲舒提出了:「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所以星宿「當居不居,居之又左右搖,未當去去之,與他星會,其國凶。所居久,國有德厚。其角動,乍小乍大,若色數變,人主有憂……。」新疆和田出土的漢錦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書.高帝本紀》也要強加一句:「 五星聚於東井,沛公至霸上。」東漢學者應劭解釋:「東井,秦之分野。五星所在,其下當有聖人以義取天下。」

楚王熊渠不認同,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公然蔑視「中國」的稱號。到了東晉,法顯的《佛國記》將印度稱為「中國」,而北朝鮮卑人的後燕慕容垂,對東晉使者說:「汝還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為中國所推,已為帝矣。」《緣木集》記載明人莆田洪仲韋說:「 有西僧至秣陵,問其所歷道里,云:『經二十四國土,始至中國。』更問各國風氣視中國何如。答云:『荒遠那得如中國。但諸國不如中國會說謊耳。』」宋、遼、金都稱自己是「中國」,比如契丹政權的遼道宗時,太子洗馬劉輝上書:「西邊諸番為患,士卒遠戌,中國之民疲於飛挽,非長久之策。」

日本《古事記》謂:「天照大神之孫瓊瓊杵尊,由高天原降臨葦原中國。」到了清朝戰敗後,日本更是以「中國」自居,而稱中國為「大清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