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到人生】生.老.樂.死

文/吳娟瑜 |2020.07.15
2262觀看次
字級

文/吳娟瑜

「生老病死」似乎是既定思惟,總認為多活一天人生就少一天,而且是往「老去」邁進,「老」和「病」更可以說是孿生兄弟,人漸漸老了,病痛一定跟著來。

一位學員家裡開醫院,她說:「一位九十歲老奶奶固定來拿藥,只要跟她打招呼,她就說:唉,就是吃不死呀!看她沒人陪伴,拄著拐杖走路一瘸一拐,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

老了,誰照顧?

老了,一定要讓自己長期處在病痛中嗎?又,這是必然的過程,還是可以提早預防的呢?如果及早把「病」這個階段做個規畫,讓它變成是「樂」的生活模式,然後到了塵歸塵、土歸土的末端時分,就瀟灑地「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樣不是挺好的嗎?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銀髮大大人平均臥床七.三年才過世,而臥床就代表失能,不但生活起居需要人手照顧,所花費的金錢也是一大負擔(據說至少需準備台幣三百萬),就算有長照二.○的輔助,家人仍需要長期投入不少精神和體力。

為了減少政府長照上的負擔,也為了減輕家中子女的勞累,「健康老」的概念於焉產生,也就是死亡雖是不可逆,至少介於「老」和「死」之間時,不要讓「病」占去太長時段。這個觀念和做法,也不是等「老」了再說,而是從小即要灌輸這樣的觀念,從年輕時就懂得養生之道,一生減少病痛,最終才真能享受「壽終正寢」的福分。

「健康老」,其樂無窮!

北京陳思寇老師從學校退休後,度過了將近四十年的快樂晚年,她掌握兩項前提來照顧自己:一、活著的時候減少病痛,每活一天都是快樂享受;二、走的時候要痛快安心,不造成子女負擔。

陳老師認為身體要健康,除了和遺傳有關,還要把握另外兩項要點:一個是每天鍛鍊身體,勤快走動;一個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早注意身體變化,找方法改進。例如,她有一回起床閃到腰骨爬不起來,通常家人就是往醫院送;但獨居的她,藉由長年學習的穴位按摩輕揉重捏,躺了一會兒後便可起身了,而後謹慎小心的她,腰痛不曾再犯。

除了規律的日常生活,陳老師也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建立學習計畫,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易經》、閱讀、剪報、看球賽,她還建議讓電視整天開著,既像是有人陪伴,也可隨時掌握新的資訊。每天過得忙碌又充實的她說:「我沒空寂寞。」

子女想請人來照顧,她嫌礙手礙腳,還不如一個人來去自如,其樂無窮;她甚至規定子女不要常來探望,每兩周來一次即可,說:「兒女不來是常態,來了是驚喜。」

手邊的錢財,陳老師也不苦守,兒女過生日送上禮金,她說:「與其死後分產,大家鬧得不愉快,倒不如現在有福同享。」

實踐「快樂走」

陳老師在「老」和「死」之間,以「樂」來度過,在「中老年講堂」影片中,她分享人生真諦:「給周遭的人快樂就是快樂。」還說,「分離是正常,不讓悲傷來受累。」

九十四歲時,陳老師雖有腎臟病痛,但她要求子女不要把她送到醫院,更不可用開刀延續生命,她認為,這一生已賺到太多了,愈不怕死就愈死不了。直到二○一七年九月十六日,年事已高的她身體不支,知道病情不可逆,十月十七日開始斷食,只喝水,亦不准家人灌食;到了十月二十日滴水不沾,當天下午即安詳離去。

在畫下人生休止符時,這位實踐「健康老」的銀髮大大人,以最尊嚴的方式向世界告別,也讓她的兒孫及我們這些非親非故的晚輩,學到了寶貴的一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