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聰吉
小蘇是我的好友,平常熱心公益,加入義消拯救過無數遭逢山難或火災的人。有次喜宴結束後,他將所有的剩菜搜括一空包回家,詢問始知,他所屬教會牧師的女兒很有愛心,主動幫助一些弱勢家庭的小孩,下課後帶他們回教堂免費輔導課業,以免回家後因無人照顧而淪落電玩等不良場所,而這些菜餚就可當作他們的點心。
沒想到,前陣子牧師女兒積勞成疾,因腦中風驟逝,小蘇的太太則一肩擔起重任。為了讓點心來源不中斷,我在端午節前打電話給鎮上早餐店的林老闆,他也是位善心人士,常拿當天賣不完的包子、煎餃、三明治等食物到診所,囑我分送的低收入戶與獨居老人。那一刻,電話那頭的溫暖讓我好生感動。
「沒問題!只是平常店裡很忙,我抽不出空送去,麻煩蘇太太隨時來拿,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孩子喜歡吃什麼就拿什麼,吃飽了才有精力學習。不要等打烊了才來拿剩的,冷了不好吃,我若不在就直接跟店員講,我會交代下去,完全免費。喔!對了,端午節菜快到了,我想包些應景的粽子送去,讓他們感受佳節的溫馨,需要幾顆儘管吩咐,不要客氣!」
放下聽筒,我沉思了許久。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曾說:「愛的相反詞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假如社會上多一點像小蘇夫婦與林老闆這樣默默行善的人,主動關心並付諸行動幫助別人,相信那溫暖必能融化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