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修院的八十八尊石佛,據說是從日本四國八十八座寺院請回,供信徒就近參拜。圖╱記者江俊亮
花蓮吉安「慶修院」是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本真言宗寺院。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本真言宗寺院,以花蓮吉安「慶修院」為首。這座百年寺院,有來自日本四國的八十八尊石佛、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等文物,充滿濃濃的日本風情,背後有一段日本移民台灣東部的史話。
「慶修院」與日本殖民史密不可分,日本政府為解決日本本土農村人口過剩、耕地與糧食不足等問題,於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年)選定台灣花蓮七腳川社,開闢首個日本官營的移民村。
該移民村人口多來自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流域,為追憶故鄉「吉野川」,將七腳川改名「吉野」。隨著移民人口增加,逐漸擴展為宮前、清水、草分三聚落,後再增北園、中園、南園等三區域。
空海大師
創立真言宗
大正六年(一九一七年),日本政府為撫慰移民思鄉之情,在移民村創建日本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提供移民信仰及安定的力量,也有醫療所、日語講習課堂室、喪葬法事服務處等設施。
「吉野布教所」主體建築沿襲日本傳統佛寺造型,採出軒式入口、木欄杆、四注攢尖式屋定、四角銅板形式的「宝形造」屋面,具有江戶時代(一六○三年─一八六七年)的建築技術與工藝之美。
「慶修院」供奉日本空海大師、不動明王、毗沙門天等像。空海大師(七七四年─八三五年),是日本四國讚岐(香川縣)人,因書法功底強,被稱為「五筆和尚」。九世紀入唐為留學僧,返回日本後創立真言宗,圓寂後被尊為「弘法大師」。
空海大師曾在四國修行,修行之路經過八十八所寺院稱為「八十八箇所」,或稱為「四國靈場」。修行僧巡拜八十八箇所稱為「四國遍路」或「四國巡禮」,江戶時代以後,巡禮者不再限於僧侶。
巡行四國八十八所寺院總長達一千三百公里,年老的信徒體力根本無法負荷。據說慶修院的八十八尊石佛,就是寺院發起人川端滿二遵循空海大師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島上八十八座寺院請回,以供信徒就近參拜,免除奔波之苦。
三級古蹟
珍藏百度石
台灣光復(一九四五年)後,吉野布教所由在家居士吳添妹接管,改名慶修院;吉野地名也於一九四八年改為吉安;慶修院則於一九九七年公告為三級古蹟。
慶修院裡供奉有「不動明王」。所謂「不動」是指不變的慈悲心、無物可以改變撼動;「明」在佛教指的是智慧。不動明王的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庭院中「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可謂真言宗信徒的治病石。據說持「光明真言」會產生強大的光明磁場,清除一切黑暗,因此密教行者至少要念誦「光明真言」一百萬遍。日本移民若生病會到石碑前膜拜、持咒、繞行,祈求祛除病厄。
此外,慶修院的「百度石」也有百年歷史。日人相信,從百度石出發至主殿參拜,往返百次才算圓滿。慶修院日式庭院風格,隨處可見民眾祈願寫下的護摩木、繪馬,不僅「哈日族」喜愛,連日本人也會前往探訪或尋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