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鴨寶Hazel
從小,爸媽就讓我接觸繪畫,我很喜歡小時候學畫的過程,但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玩。有時候老師會放宮崎駿動畫給我們看,接著讓我們想著片中出現的角色,創作在畫紙上,或是運用各種媒材,自由地去玩組合。
上了國中,因為媽媽的一句話:「你想要考美術班嗎?」就這麼被帶進了畫室,學習所謂科班的國畫、素描、水彩,也順利考上理想的學校,就這麼一路從高中美術班、大學美術系,直到多媒體研究所畢業。儘管創作的媒材不一樣,但我想我是真的喜歡看各種不同類型的平面作品,不論是設計或是藝術。
脫離電腦回歸手繪
然而學習過程裡,風景寫生始終是我很痛苦的一塊!我偏愛自由自在的創作,打從小時候參加寫生比賽就是我的夢魘,每次打完草稿、水彩上一上,就想回家了,壓根想不到現在的我卻畫起了風景與城市速寫。這樣的轉變,讓我不禁細想其中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想,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是想從電腦脫離,回歸到手繪吧!
大學三年級,開始接觸各類平面設計與影片剪輯的電腦軟體,研究所畢業,出了社會工作,經手的作品不管是為了工作或是為了個人創作,也都完全依賴電腦,手繪對我來說反而很陌生。二○一八年,我第一次進出版社工作,發現設計師同仁人手一枝鋼筆,讓我滿驚訝的,是一種有別於電腦之外,更貼近手繪草稿的文化。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我覺得拿著鋼筆快速畫草稿很帥氣!哈哈哈……是的!就是這樣膚淺的原因,但也因為下筆後就很難再修改,不像電腦還可以按幾個鍵,回到上一步,顛覆了我一向喜歡一再塗改的習性,於是我馬上跑去買下人生第一枝鋼筆,開始了我的鋼筆繪圖人生。我的第一幅鋼筆畫是在甜點店完成的,對象是即將被我吃下肚的糕點,既然都要被吃了,當然必須幫它好好留下生前的樣貌,這樣才對得起荷包。
心中洋溢著小確幸
經過幾幅甜點畫以及給朋友的卡片後,一枝鋼筆與幾張空白明信片就被我帶上了法國之路,不過,僅僅想用手繪明信片給路上相遇的朝聖友人而已。
完成法國之路回到台灣,很後悔錯過了用繪圖記錄法國之路的機會,然而對於風景速寫這一塊,仍舊很難跨出第一步,況且一直不太明白網路上看到的速寫作品,究竟是先水彩打底再畫鋼筆線稿?還是先畫鋼筆線稿再上水彩?難道線條都不會暈嗎?決定乾脆去上幾堂速寫課解決心裡的疑惑。
我不斷摸索著自己喜歡且不感到痛苦的速寫方式,總算讓鋼筆、水彩和眼前風景能夠自在相處,進而也擺脫了我對風景寫生的噩夢。現在,速寫變成了我記錄當下風景的工具,如同日記般,也從來沒想過要利用速寫賺取費用,但意外的竟在法國聖吉萊第一次出售了自己的作品,對象是一對來自奧地利的夫妻。
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我第二次遇到雷蒙的這一天。當天下午,忙完所有健行瑣事,來到庇護所門口的石階上和德國小子一起發呆。一群人正在對面新開的酒館前喝著各式各樣的飲料,好熱鬧啊!讓我頓時很想拿起筆來畫畫,於是連忙回房間拿出速寫本與鋼筆,邊畫邊享受,溫暖的太陽,心中洋溢著小確幸。
不久,開始陸陸續續有人過來看我畫畫,試著用簡單的法文或英文與我互動:
「你畫得好棒啊!」
「你一個人?怎麼會到這裡?」
「太厲害了!」
我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其中一位先生說著一口相當流利的英文:
「哇!你畫得很不錯!」
「謝謝!你的英文很好。」
「原來如此!(指著圖畫)這是你跟你太太,還有你們家的狗!」
「哈哈哈………我很喜歡這幅畫,可以跟你買嗎?你打算賣多少錢?」
「嗯……我沒有賣作品的經驗,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說。」
「嗯……那二十歐元可以嗎?」
「好啊!好啊!當然沒問題!」
聽到這金額,我差點高興得叫出聲。雖然看過朝聖者拿自己的手作藝品沿路販售,賺取健行所需的費用,但完全沒想過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獲得收入。套句大家很常在這段時間裡對我說的一句話:
看吧!早就叫你擺攤了!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出版《3500公里的相遇:一個女孩的朝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