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荷、董一來 沐雨鍾林 萬物共榮 文╱德國茉莉 |2020.07.04 語音朗讀 32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一荷(左)、董一 來(右)親手打造退休修行園地。 圖/沐雨鍾林提供 大自然的能量,充盈人類的正念和心靈。 圖/沐雨鍾林提供 當初毫不猶豫砍掉檳榔樹。 圖/沐雨鍾林提供 在大自然中與萬物共榮, 是園主夫婦的夢想。圖/沐雨鍾林提供彷彿莫內花園的主建築及生態池夜景。圖/沐雨鍾林提供昆蟲選居於友善環境。圖/沐雨鍾林提供聆聽蛙鳴交響曲。圖/沐雨鍾林提供 文╱德國茉莉不管世間人如何思考金錢財富與生命意義的大哉問,位於屏東潮州的沐雨鍾林生態心靈休閒農場,園主李一荷老師,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後者。如今她更將此地,打造為全台各地朋友樂於前往靜心沉思、放鬆舒壓的綠野仙境,同時是各縣市不少公家機關、企業團體教育訓練的常用之地。稱李一荷為「老師」,並不只是因為如今她是如假包換的正念靜心及大自然療癒課程的老師,而是多年前,李一荷曾任教高職幼保科,同時也是學生喜愛的輔導老師。將檳榔園變修行園地當年夫婦二人承接公公的檳榔園時,李一荷就和先生董一來商量:「留著檳榔園,每年可增加一百多萬的收入,但對台灣土地有何助益?」思及此,夫婦倆決定將這塊地,規畫成日後退休靜心修行的園地,於是毫無眷戀的將占地一甲多的檳榔樹全數砍除,打造為目前台灣唯一兼辦「心靈休閒」成長課程的「沐雨鍾林」。當年,一荷為陪伴三個女兒成長,提早離開教職,先是在社區成立教育中心,帶領科學實驗班的孩子們,以實際的行動愛地球。一荷、一來像兩個種樹僧人,埋頭在園區栽種各種台灣原生樹種,如今,園區有200多棵30年以上的大樹,5000多棵綠色植栽,及無數的閒花野草,同時還善用自然環境,引水成溪,打造生態荷塘,整個園區,猶如與世間廣結善緣的世外桃源。親手打造心中桃花源為完成心中理想的退休桃花源,夫妻倆在規畫園區前,特地至京都自助旅行,吸取日式建築之美及古城文化藝術。返台後,一來無師自通,親手繪製農場「回字型」綠建築藍圖,接著便開始從做中學,蓋出有模有樣的莫內風格建築。一荷解釋,回字中間的口,如今是中庭花園,花園的二棵水梅,讓整個空間充滿意境。「每年到4至5月水梅盛開,滿庭花香,飄落的小白花,猶如五月雪,充滿靈氣,詩意盎然。」以自然生態工法打造的沐雨鍾林,秉持初衷: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環保理念,園區綠建築的屋頂特別裝置了太陽能板,是少數能身體力行的綠能環保休閒農場,也成為園區一大亮點。取得水電及木工證照一來更不假木作、泥作與水電師傅之手,用功苦讀,逐一考上水電與木工證照,親自動手完成各項工程,並發揮創意巧思,回收舊木料,化腐朽為神奇,將廢物再生利用於室內裝潢中。在園區景觀上,一荷夫婦相當強調視覺美感,更特別注重採光通風、淨化空氣,希望每個來到沐雨鍾林的旅人,不論多疲憊勞累,都能像回到內心自在安定的家一般,徹底遠離塵囂,身心安頓下來。此外,為兼顧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優美的生態池,終年流水潺潺,蓮花朵朵,還有不知名的水生植物……走在木造小橋上,觸目可見蝴蝶、蜻蜓、水黽、青蛙、魚蝦……夜晚漫步園區,周遭傳來陣陣蛙鳴交響樂,螢火蟲流盼飛舞,真是熱鬧極了!昆蟲選居於友善環境李一荷說,面對大自然,人的力量有其極限,生態池硬體打造完畢後,必須等待它自然而然醞釀而成。「我們先釋出友善訊息,昆蟲朋友自然而然就來了。」一荷坦言,生態池維護不易,但慶幸當初兩人夠堅持,才讓生意盎然的生態池,如今成了庭院中最優美的景觀,還兼具治洪、儲水、降溫的功能。這一切,前後大約30年,才得有此成果。望著池中朵朵優雅的紫色睡蓮、鳶尾花,打從開始就希望與各種生物共生共榮的一荷、一來,「真心感謝各種昆蟲朋友樂於在此棲息」。謙卑學習大自然智慧李一荷並精心設計體驗大自然的療癒課程,善用生態池的溪溝設計,讓學員赤足站立溝中傾聽流水聲,學習水的清淨無染、柔軟謙卑質性,提醒人們向大自然學習,也讓生命獲得雨露淨水的滋養,充滿智慧與慈愛。如今,在帶領靜心及瑜伽課程之餘,一荷還會手作染布、彩繪壁畫、設計銹鐵雕刻與裝置藝術布置,她和一來同心同事,共創環保、藝術、心靈之美的民宿家園與友善生態休閒園區,成為推廣生態教育、環境教育、生命教育、正念教育與身心靈教育的場域,同時獲選優良環保旅店、屏東縣10大民宿,與觀光局百大好客民宿的殊榮。水利溝 讓園區誕生沐雨鍾林園區在除掉檳榔樹後,曾是推廣愛玉子生態教學示範觀摩場域,因遭受88風災侵襲,栽種的愛玉子全數損毀,這對從未參與過農作的一荷老師夫婦來說,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敗,所有的努力、心血,一夕間付之水流。然而破壞正是重建的開始,愛玉園毀了,卻造就沐雨鍾林生態心靈休閒農場誕生的契機,在失敗中,一荷、一來決定再次出發。水災之因,來自園區旁水利溝年久失修,李一荷思索自己和周遭農民,深受逢水必淹之苦,便積極自立救濟,向公所及民代請願,最後更直接向縣長曹啟鴻陳情,獲得縣長、副縣長鍾佳濱允諾,代為爭取經費興建水利溝。然而,最困難的部分這才開始。由於水利溝涉及周邊20多筆土地地主,必須取得全部地主的同意書才能施工,而在此之前,李一荷和鄰居完全不相識。無奈之下,只得苦心收集資料,逐一登門尋訪,幾經顛簸,數度被誤認是詐騙集團,辛酸窘境不一而足,卻打不消她的決心。「冥冥之中,似乎有許多無形的助力,也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只能說:天助自助者。」水利溝竣工後,徹底解除逢水必淹的災難,不但和附近的農夫有了革命情感,也開啟興建沐雨鍾林靜心民宿的曙光。 前一篇文章 老城之美 盡在市集 下一篇文章 喜悅的心靈休憩所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李驥 從佛法中認錯再出發 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 作者其他文章喜悅的心靈休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