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很多人不小心吃太多、或吃太快,導致腸胃出現脹氣及消化不良等腸胃不適症狀;發生這樣情況時是該就醫看診,還是先休息一陣子看看會不會改善?
食藥署提醒,可以到社區藥局尋求藥師協助,藥師會先了解民眾的症狀後,再建議適合的「非處方藥品」。非處方藥不需經醫師處方,只需要經由藥師衛教指示,民眾可自行於藥局購買,包含「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及「成藥」。相較於「處方藥」,非處方藥的藥性較溫和,安全性較高,可緩解部分短期輕微症狀。
依據「指示藥品審查基準」與「成藥及固有成方製劑管理辦法」所列,腸胃型非處方藥可用於緩解的輕微症狀,包含制酸、健胃、幫助消化、整腸、止瀉或抗脹氣等用途。民眾如果出現前述情形,可考慮先到藥局尋求藥師協助,選擇符合自己身體狀況的藥品,並詢問藥師藥品使用注意事項及相關不良反應,正確使用藥品。食藥署提醒,腸胃型非處方藥不是萬能「顧腸胃」仙丹,僅具有緩解短期輕微症狀的效果,切勿長期使用。如果使用藥品三天後症狀不見好轉,或使用七天後沒有完全恢復,仍須就醫接受進一步診斷治療,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