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吃苦 從農有前途

文╱林琳 |2020.06.27
11252觀看次
字級

文╱林琳

求職潮來了。很多人好奇,有沒有哪個科系,畢業生可以百分之百就業呢?答案是:有。從去年資料顯示,「農業公費生」一畢業後,全部直接銜接進農村服務,而且保障至少4年有工作。

政府從104年起恢復辦理「農業公費生」制度,去年首批畢業生邁入職場,不但全數直接就業,「留農率」百分百,為台灣農村注入年輕活水,對這批青年農夫來說,也可說是邁出生涯第一步,就有好的開始。

留農率達百分百

事實上,這批「農業公費生」在就學期間,便已獲得公費補助近40萬元(學雜費全免還有生活津貼),大四更直接安排實習課程,前往自家農地,或農場、園藝、果園、友善農業、有機耕作、新興農業……等感興趣的領域實作累積經驗,不但畢業後就業率達百分百,而且可依合約工作4年,再決定是要轉行或自行創業。

相對於人力銀行調查發現,社會新鮮人面臨「求職焦慮」的比例高達86%,這批青年農夫4年前做下的生涯選擇,既為台灣農業注入新血,願意吃苦耐勞的表現也好評不斷,因此農委會加碼將人數從一開始復辦的30人,擴充到今年招生近300人,同時加開漁業人材培養班。

在第一批農業公費生中,有不少是家中本身有農地的「農二代」、「牧二代」,想要學習新技術,或想強化自己的能力,所以選擇走公費生系統;但隨著名額逐漸增加,開始有不少對農業及園藝感興趣的高職農校生,及嚮往「半農半X」生活的年輕世代加入。

海外實習機會多

最早恢復辦理農業公費專班的嘉義大學黃文理教授表示,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全數都在農業領域工作。加上因為政府有在推國際合作,去年暑假便有許多學生到北海道、芬蘭、馬來西亞等國家實習,還有一名同學申請上國合會大專生青年海外技術協助服務計畫,前往斐濟與台灣引以為傲的農技團在海外做農事服務;也有人透過四健會認識國際農場,申請大四時前往實習。

黃文理表示,前3屆的公費生中,農二代的比例很高,這是因為青年從事農業有一定門檻,例如農地取得不易等,因此各大學在錄取學生前,也會進行家庭訪問,看學生家長的態度、是否支持學生從事農業,除了農業之外,也有不少學生家中從事畜牧業,或原本就是有志從事農業的農校生、高職生。

科技農夫不畏苦

黃文理解釋,專業農業課程的特色,是從生產到販賣全程都要訓練,所以會讓學生組成團隊來完成實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就會摸索,有的人喜歡種植、有的人比較想走行銷,再透過團隊合作互相支援調派,再者,由於學生家中大多從農,因此在課業之外,大家也會互相支援、交換經驗。

據了解,農業領域雖然看似「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但天道酬勤,努力必有所得,只要度過摸索期,加上當年度風調雨順,光是種地瓜,一甲地每年淨賺200萬元以上的情況十分常見。

加上近年科技產品大量應用於農業,如今的青農多半都已是「科技農夫」,遇到問題也有社群可以求解,和過去老農「只會種、不會賣」及「穀賤傷農」任人宰制的處境已大不相同,因此很值得對農業感興趣又不怕吃苦的青年加入。

中壯年轉業 前進農民學院

針對一些中壯年想轉業進農業、畜牧、養殖及休閒領域的族群,農委會特別推出「農民學院」實體及線上培訓課程,幫助這些新農學習必要的能力,克服磨合期的適應困難。

農民學院推出的課程包罷萬象,從農業入門、園藝入門、友善環境耕作(作物入門)、農藝入門、深層海水產業,以及特定主題研習課程,如菇類入門、精油入門、原鄉作物栽培與利用、咖啡或茶葉入門、家禽入門、農產品行銷管理、產銷履歷驗證、都市農業、休閒農業或休閒漁業經營管理、生機互動療癒農園、雜糧作物栽種,或養蜂、蠶桑、蝦貝類或觀賞魚繁養殖……從初階到進階到高階課程都有。

此外,由於部分課程相當熱門,常一開放報名就秒殺,農委會也針對婦女、原住民及特定族群,提供優先上課的機會。此外,針對新農所需租用田地或農園及如何籌集創業經費,也有實作課程指導如何進行,幫助培養更多農業專業人才,解決農業人口老化問題。

如今是冠豐蘆筍園負責人的曾冠維表示,他原本是念土木系,家裡也沒有人從農,摸索創業後到農民學院學習,後來入選百大青農輔導計畫,接受農委會及農改場輔導,最後決定到嘉義大學去接受更完整的訓練課程。

曾冠維覺得,成本分析、作物栽培管理的課程,讓他在農場經營上受惠良多,可以清楚計算農場的零碎閒置空間搭建溫室,在成本上是否划算。

曾冠維也常常在臉書上,分享蘆筍的生長情況和料理方式,從種植到銷售一手包辦,獲得很多臉友回響、按讚,讓他充滿成就感。

當農夫前 停 看 聽

1. 要有足夠的財力毅力支撐。農業不像製造業,原料進去,產品就源源不斷做出來。農業不論生產或經營,都需要經過數月、一年,甚至數年才開始有收成。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卻還是喜歡農業的作息,可以先找一份穩定的農事工作,存夠了錢再行動吧。

2. 一定要以正確的農業知識從事農業生產。不論到「農民學院」或「農業科系」就讀,想要務農的人應透過課程、實習等累積實力,千萬不要再用慣行農法方式施作,濫用農藥,不僅害人也害己。

3. 要有看天吃飯的心理準備。全球暖化下,極端氣候劇烈變化已成常態,每年多少都會有不同種類的農損,能克服氣候因素的農夫必能賺錢,除非你賣不掉。至於如何克服?則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學會將新科技融合在農業上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片藍海。

4. 如何賣掉比如何種還重要。以往農民沒管道銷售,只能賤價賣給批發商,但現在有很多農產品,除了送往傳統批發市場之外,也開始在網路上販賣、宣傳。配合物流業做電子商務,應該是下個世代主要的銷售管道,這項專業,新一代農夫一定要學會。

5. 新型態農業是塊藍海,裡面有太多值得開發的地方。但切記:別跟風。千萬別像某些老農想著:「XX水果(菜)價格很好,我也來種種看。」跟風的風險極大,倒不如有自己的想法、邏輯,才是最重要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