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燕昭王求才若渴,但大部分人都認為燕王只是葉公好龍,非是真心,所以,燕王因尋覓不到英才賢士,整天悶悶不樂的。
後來,一位謀士郭隗對燕王講了個故事,他說:曾有位國君願意出金千兩購買千里馬,時間過了三年多,始終沒消息;好不容易聽說某地有一匹千里馬,立刻派大臣前去購買時,馬卻已經死了。可是被派出去的人,還是用用一半的價格,五百兩黃金買下那匹死的千里馬。
國君一看勃然大怒:「奴才!你買一匹死馬做什麼?而且還自作主張花這麼多錢!」
這位大臣老神在在的回答:「這是大有用意的,大王買一匹死的千里馬都捨得花五百兩黃金,更何況是活的千里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招來天下人為大王你提供千里馬。」果然,過沒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郭隗接著說:「燕王!所以你要招攬人才,就要先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採用,那些文武雙全的賢達之士,必然會聞風而來的。」
燕王採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沒過多久,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魏國的軍事家樂毅、趙國的遊說家劇辛等人都前來投效,引發「士爭湊燕」的局面,一時落後的燕國人才濟濟、群賢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