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本法師
總體來說,除了欲界定與未到定外,四無量心可以在色界四禪中修。
依個別來談,每一禪支,都有其修持的特點。初禪以覺觀支為主要作用,深切知道欲界眾生的苦惱情形,因此在初禪中,修悲無量心容易成就。二禪有喜功德支,在此處修喜無量心容易成就。三禪內有遍身的快樂,故在三禪修慈無量心,容易成就。四禪內有妙捨的功德支以為裝嚴,所以在四禪修捨無量心容易成就。以上是每一禪的特性,各有其方便修成之處。
問:假使是這樣的話,佛陀為什麼說在四禪中,修四無量心容易成就?
答:第四禪叫做念清淨禪,由於證得不動定,故在此禪中,修一切佛法功德,都很容易成就,所以才如此說。
問:上面所說初禪修悲無量心,與四無量心的次第不同,為何四禪不按四無量心的次第來修呢?
答:因為四禪修四無量心,是依其特性來修,不是依其次第來修的。如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其專修特性一樣。若有人問,誰是智慧第一的弟子?此時應該回答是舍利弗。
第四、修證的方法:如何修習四無量心?有四種修法:一、修慈心證慈心;二、修悲心證悲心;三、修喜心證喜心;四、修捨心證捨心。每一項都分:修習方法與證相來說明。
一、修慈心證慈心:先說明修習方法。佛在經中常說,若有比丘以慈相應心,沒有瞋恚、怨尤、惱怒,為了廣大無量的眾生,而善修此慈無量心。所謂慈相應心,即是行人心念著十方眾生,想令他們得到快樂時,心數法中所生出的現象,即名為慈心,而所得之善心,就叫做相應心。行人在修慈心定前,應先發願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快樂,而願於定中見到他們受樂的情形。
因為心念念著一切眾生,要使他們得到快樂,所以,吾人的受想行識乃至身業、口業及心不相應等行法的和合,通通叫做慈心,因為這些法都以慈為主,所以用慈心的名字。
行人開始修慈心時,要用清淨的念心,觀想所愛的親人快樂的樣子。不管是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子女或其他最愛的人,取一個最喜歡的人,一心想著他。若有雜念時,要把心收回到他身上。心裡想得分明,見到他受樂的樣子。其次再觀想一般的人,之後,觀想憎恨的人乃至五道眾生,都使他們受樂的情形。(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