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芳書院的息書房。圖/丹青
文/丹青
瑞芳小鎮周遭風景勝地頗多,九份、金瓜石、八斗子漁港、平溪等等都是人潮擁擠的觀光地區。但是,做為這些地區的交通轉運樞紐──瑞芳火車站,附近的街區,卻一向顯得老舊或雜亂,缺少一些文化氣息。
直到這兩年來,後火車附近,由一位對山村地方文化、教育的推廣,充滿熱情的施岑宜博士,將兩間分別有70年和百年歷史的貨運行舊倉庫的老屋,改建成「新村芳書院」後,帶動許多文青咖啡店或文創商店,也進駐瑞芳後火車站巷弄內,瑞芳整個氣氛就有了變化。
大家都知道,台北中山堂內有「台北書院」,主持人林谷芳號稱山長,瑞芳小鎮的「新村芳書院」,主持人施岑宜,也自稱是山長,不過兩人經營方式略有不同。
「新村芳書院」是由百年貨運倉庫所改建,當過黃金博物館長,後來熱衷山村社區營造和文化事務的施岑宜,原本購下老屋的目的,在於鄰近嘈雜的火車站可以讓她不怕吵到人,繼續去推動「不一鼓」的傳習工作。但習鼓人士後來因故解散,她才思考以另一種社區書院的方式,透過分享教育的學習,讓一向文化氣氛、資訊較薄弱的瑞芳地區民眾,也能擴大視野並參與許多活動。
「新村芳書院」其實是分為兩部份的,一間是「息書房」,像是書店般充滿書香,但並非賣書,而是講學或辦活動的地方,假日經常舉行閱讀活動、好書分享會、社區居民各種手藝DIY活動等等,山長自己也經常開講,傳授一些讀書心得或生活哲理。
旁邊的「好事學田」,則是充滿書香與原木香的優質旅宿。山長不否認開旅宿是要以營利供養「息書房」的支出。但「好事學田」的經營亦有特色,它除了重視婦女的休閒養生外,亦提倡共享旅遊,故房間從2人房到6人房及25人包棟的都有。旅房的村長會帶旅客走讀瑞芳老街,或騎單車到猴硐等附近地區導覽一番,它的特色就是以學習型的旅行為主要客源,故前述「息書房」也歡迎旅房客人前往閱讀、使用。
景觀設計學系及文化、藝術產業碩、博士出身的施岑宜,加上建築師的夫婿,兩人將陋巷廢棄老屋重新改造成具有特色的優質旅房,並藉典雅設計的「息書房」空間,合力打造成新村芳書院,從心出發推廣書香,確實為小鎮散播了令人歡喜的文藝氣息,這是近年來,老屋重建新生的另一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