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物質文明世界,人們主要追求感官方面享受,於是每每身為形役,覺得生活非常機械化,自然備感空虛與無趣,缺乏足以追求的永恆目標,沒有絲毫的生活品質可言,哪裡有趣味可言?
每天我們有著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同時大致吃著相同的食物,為了一家的溫飽不停地工作。甚至於連靜下來思考的時間,均顯得非常有限,每個人皆像螻蟻般過活,罹患憂鬱症的人口急遽增加,人被徹底「物化」了,喪失了目標。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欲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不啻緣木求魚,屬於癡人說夢的幻想。法國的大思想家迪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人們唯有在不斷思考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體悟自我的存在價值,而過著人性尊嚴的生活,有其無窮的樂趣,值得細細品味。
物慾的奢求永無止境,長期追求物質的享受,不免有時而窮。因此,過著清貧的生活,毋寧更貼近真實人生。換句話說,在熙熙攘攘的滾滾紅塵裡,我們往往迷失了自我,而淪為金錢的奴隸。唯有清明在躬,隨時反思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那麼生命中的種種況味,始能在充分沉澱之下,慢慢地凸顯開來。
蘇東坡有詞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假設人生只是尋求歡樂,欠缺高潮起伏的變化,其實是不完整的。生命中的原始本質,原本就是悲喜同源,正因參悟此一人間的至理,凡是懂得確保生活品質的人,隨時都會適時放慢自己的腳步,回頭省思過去的種種,活得有意義。
佛家說:「人不入地獄,我入地獄。」追求以自苦為極的人生,正是生命中的最高境界。所以能夠享受人生的人,並不刻意地追求歡樂,毋寧繫於讓喜樂追求自己。當痛苦來臨之際,因為想得遠、放得開,莫不能夠逐一承受,並勇於接受任何橫逆的挑戰,衣帶漸寬終不悔。
總之,在物質的層面,不妨僅求溫飽;而在精神的層面,則應力求提升。凡事做到能捨能得之地步,自然人生的一切,莫不豁然開朗。部分的企業家一天工作十八小時,實在無此必要,何不停、聽、看,留下一點時間給自己及家人,或許更能從中頓悟,而不虛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