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極致 追求永恆的目標

倪思遠(台北市/空大教師) |2007.08.26
765觀看次
字級

現代的物質文明世界,人們主要追求感官方面享受,於是每每身為形役,覺得生活非常機械化,自然備感空虛與無趣,缺乏足以追求的永恆目標,沒有絲毫的生活品質可言,哪裡有趣味可言?

每天我們有著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同時大致吃著相同的食物,為了一家的溫飽不停地工作。甚至於連靜下來思考的時間,均顯得非常有限,每個人皆像螻蟻般過活,罹患憂鬱症的人口急遽增加,人被徹底「物化」了,喪失了目標。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欲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不啻緣木求魚,屬於癡人說夢的幻想。法國的大思想家迪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人們唯有在不斷思考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體悟自我的存在價值,而過著人性尊嚴的生活,有其無窮的樂趣,值得細細品味。

物慾的奢求永無止境,長期追求物質的享受,不免有時而窮。因此,過著清貧的生活,毋寧更貼近真實人生。換句話說,在熙熙攘攘的滾滾紅塵裡,我們往往迷失了自我,而淪為金錢的奴隸。唯有清明在躬,隨時反思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那麼生命中的種種況味,始能在充分沉澱之下,慢慢地凸顯開來。

蘇東坡有詞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假設人生只是尋求歡樂,欠缺高潮起伏的變化,其實是不完整的。生命中的原始本質,原本就是悲喜同源,正因參悟此一人間的至理,凡是懂得確保生活品質的人,隨時都會適時放慢自己的腳步,回頭省思過去的種種,活得有意義。

佛家說:「人不入地獄,我入地獄。」追求以自苦為極的人生,正是生命中的最高境界。所以能夠享受人生的人,並不刻意地追求歡樂,毋寧繫於讓喜樂追求自己。當痛苦來臨之際,因為想得遠、放得開,莫不能夠逐一承受,並勇於接受任何橫逆的挑戰,衣帶漸寬終不悔。

總之,在物質的層面,不妨僅求溫飽;而在精神的層面,則應力求提升。凡事做到能捨能得之地步,自然人生的一切,莫不豁然開朗。部分的企業家一天工作十八小時,實在無此必要,何不停、聽、看,留下一點時間給自己及家人,或許更能從中頓悟,而不虛此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