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虛榮 走出世俗框框

劉韻詩(台北市/退休教師) |2007.08.26
392觀看次
字級

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各種設定的框框裡:上班、工作、開會、加班或應酬、回家睡覺。迷失在以金錢財富為評估個人成就的價值觀中,「忙、盲、茫」地隨波逐流,無暇讀書,疏離親情,心靈的空虛讓人趨向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失去包容與謙卑,於是變得不滿足、不快樂;這樣的生活當然談不上品質。

如果這些被物質欲望折磨得憔悴不堪、滿懷委屈的朋友,願意停下腳步沉思片刻,也許會發現我們應滿足於現在擁有的一切:至少我四肢健全、沒有惡疾纏身;至少我還有可以遮風避雨的家;至少我有愛我的家人;至少我有堪足溫飽的工作。想一想我們所擁有的,可能還是許多別人所羨慕的。

放下虛榮、放下享樂、遠離奢靡;眼光放遠,心胸放寬,自然豁達快樂。在生活上,以郊遊爬山替代逛百貨公司,降低物欲誘惑;以閱讀取代電視便不受世俗假象干擾;人若能多讀書、常接近自然,無形中便提升了生活品質,活得快樂、文雅、有尊嚴,而且對人生有更高的理想。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生活要樸實,理想要高遠」,樸實可減少生活上不必要的負荷,遠離煩惱困惑;高遠的理想可以幫助自己超脫現實生活的瑣碎,走出世俗框框,過有品質的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