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民國初年的南北戰爭

文/尚智 |2020.06.03
1806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這是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熟知的一頁。所謂的「北伐」其實有不同面向,國民黨視為打倒「北洋軍閥」的革命行動,以建構這次軍事行動的正當性,北洋軍人則以「南征」回應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我們如今容易忽略,對於當時的北方民眾而言,北伐頗有「南方人打北方人」的意味,因此感到不快,所以,當時較為中立的報紙往往稱為「南北大戰」。

一九二六年八月,國民革命軍前進至武漢,這裡是吳佩孚的勢力範圍,吳佩孚指派湖北督軍陳嘉謨與武昌守城總司令劉玉春共同防守。隨著漢口、漢陽失守後,劉玉春率一萬餘兵力死守武昌孤城,被國民革命軍的七、八萬人圍困一個多月。這段時間,京滬等地報紙對劉玉春相當同情,甚至有英雄化的傾向,把他稱作「勇士」。

十月,國民革命軍占領武昌城,陳嘉謨與劉玉春被俘;另一方面,吳佩孚從武漢撤退時,大量散發「南軍仇殺北人」的傳單,企圖挑起南北對立的情緒。

對於國民革命軍將如何處置被俘的陳嘉謨與劉玉春,當時社會上出現「南人是否殺北人」的議論,還有一批北洋將領聯名通電「請黨軍持正道,勿傷南北感情」,請求槍下留人。

不過,國民政府的說法是,有武昌民眾認為陳嘉謨與劉玉春死守孤城,缺乏糧食與外援,圍城期間餓死不少人,連累當地百姓無辜受害,要求訴諸「人民公判」。因此在一九二七年二月,國民政府制定《反革命罪條例》,由「人民審判委員會」依此條例審判陳嘉謨與劉玉春。

有意思的是,雖然國民政府以「反革命罪」控告這兩人,但是根據劉玉春的回憶,他被俘後並沒有遭受虐待,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禮遇,蔣中正、唐生智等國民革命軍將領還親自見他,或派人問候他,幾個月後,他們兩人就被釋放了。

陳嘉謨與劉玉春的審判案,最後不了了之,背後可能有政治因素,尚待史家考察,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外界輿論不全然把陳嘉謨與劉玉春視為負面人物。

這也提醒我們,「北洋軍閥」一詞帶有負面評價,然而這些北洋軍人在當時仍有一些社會輿論支持或同情,我們或許應該以「南北戰爭」的視角重新看待這段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