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時城收藏許多珍貴石頭,其中天鵝木雕搭配形如蟾蜍的蠟石,取名為〈力爭上游〉。圖/黎時城提供
【本報基隆訊】基隆市協和發電廠退休公關經理黎時城鍾愛黃蠟石,收藏不少雅石,在黃蠟石文化館擔任講師,培訓小學生當導覽義工,讓小朋友更了解故鄉山水,也會在臉書分享黃蠟石之美,分享「被石頭找到」的驚喜。
四年前黎時城屆齡退休,收藏黃蠟石原是他生活的一小部分,退休後更加樂在其中。黎時城說,同一條路連走幾趟,為什麼有人以前沒看見蠟石出土,後來卻看見了?他解讀是因為「石頭找到你」,而非人找到石頭。
基隆黃蠟石文化館去年開幕,黃蠟石文化館位在暖江國小學區,校方培訓黃蠟石解說員,讓孩子們挑戰自我,增進對鄉土的認識。
黎時城授課時展示多件雅石,其中一件作品用天鵝木雕,搭配形如蟾蜍的蠟石,取名〈力爭上游〉,因為他的「劇情」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自不量力,而是醜小鴨也能變天鵝,鼓勵蟾蜍要努力。
黎時城喜歡收藏石頭,所以報名基隆社區大學的篆刻、繪畫課程。他建議即將退休或已退休人士,善用社大、長青學苑等社教資源,因為「拜師」學習技藝,絕對比自行摸索少走很多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