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樹運動逐漸在國內風行,不少學校也列入戶外教學課程。圖/許月萍提供
攀樹運動逐漸在國內風行,不少學校也列入戶外教學課程。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對四、五年級生來說,爬樹,是小時候最好玩的遊戲,尤其男生,三兩下一溜煙就上了樹;而今,現代孩子別說爬樹,在都市裡可能連大樹都不容易看到。也因此,在國外流行的攀樹運動,近年在國內興起, 還有學校的童軍課當必修課程,首都台北市今年四月也解除公園禁令,開放爬樹。
國內各縣市公園,通常民眾爬上樹木就會遭到開罰。但許多家長為孩子請命,希望讓都市的孩童多與大自然親近,除了看樹,還能爬樹、摸樹。北市府今年四月修訂公園場地租用項目,增列爬樹選項;只要民眾提出申請,經市府核准,就可合法爬樹。目前允許爬樹的公園全市超過八十座,包括大安森林公園、碧湖公園等;小型公園、鄰里公園暫時仍未開放。
北市逾80座公園 開放爬樹
針對公園開放,北市公園處指出,除禁止攀爬受保護樹木外,須有專業攀樹師陪同;因為公部門人力有限,攀樹師有專業知識及器材,若能從旁指導,應能降低爬樹的不確定性。
台灣首位取得ISA(國際樹藝協會)認證攀樹師翁恒斌,兩年前創立「台灣樹藝暨攀樹運動發展協會」,引進國外制度,讓攀樹愛好者經過上課、實習就可取得攀樹教練證照。
翁恒斌說,攀樹在國外行之多年,可分成休閒攀樹和工作攀樹,需要的裝備和技巧要求也不同;休閒攀樹算是入門,工作攀樹像是採種保育研究及修樹等,難度較高;有工作攀樹證照(像是樹藝師)可從事休閒攀樹,但只有休閒攀樹證照就不能去從事工作攀樹,主要是安全問題。
翁恒斌說,攀樹工作在美國列為危險工作,從事攀樹工作的器材和攀爬方式,國家訂有很嚴格的規範,像攀岩設備就不能用來攀樹。目前國內從事攀樹以休閒攀樹及校園教學居多,另外有學術研究像是採種保育及環境教育。
學生可獲得證照 也能就業
由於攀樹休閒運動逐漸流行,台南市遠東科大邀請翁恒斌培訓攀樹運動種子教練,希望發展成學校特色。也有學校的戶外童軍課把攀樹當成必修課程。
台南市社工師許月萍則把攀樹結合輔導治療,將高關懷的中輟生找回學校。許月萍最近也與原鄉合作,要讓原鄉青少年運用本身優勢取得攀樹證照,成為教練帶領休閒運動,也可用來守護自己的家鄉。
四十三歲許月萍是社工碩士,後來又到台師大修習冒險治療課程,聽到老師說攀樹可做為體驗教育,四年前開始學攀樹,也取得證照。她把攀樹引進輔導課程 ,很多學校高關懷課程來找她,透過攀樹找回不來學校的孩子。許月萍也把攀樹帶到原鄉,鼓勵青少年取得攀樹教練證照,可以在地就業,從事修樹及帶休閒活動,規畫一個產業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