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 不必和每個人都合得來《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文/朴民根 |2020.05.31
1869觀看次
字級
目前任職於南韓首爾ND醫院的朴民根,專攻教練技術心理學,過去十五年來改善超過三千人的人際關係。他擅長以結合文學、哲學、心理諮商的人文療法幫助心靈受創的人們,他認為,若這是一段會造成傷害的關係,就勇敢退貨,要終結「假關係」,建立「真關係」。圖/聯經出版提供

文/朴民根

儘管不認識的人或是不熟的人,對我們做出連珠炮似的「恐怖攻擊」時,會使人不舒服,但親近的人帶來的憂慮和痛苦也不少。很多時候,親近變成了負擔,更嚴重的情況是存在的本身,就是壓力的根源。我和照顧癌末、失智症父母的子女諮商時,總是會想,有比這個更痛苦的事嗎?

親朋好友不在話下。此外,像是認識的朋友、事業夥伴和公司同事等,比起其他人,這些人傷我更深。雖然親近的人固然帶給我很多安慰,卻也帶來很多疲憊。

心理學者何慕斯(Thoms Homes)和雷伊(Richard Rahe)編製出一份壓力指數量表。雖然是五十多年前編製的量表,至今照樣很有說服力。

這兩位學者以五千人為對象,將壓力程度指數化,舉例來說,配偶的死亡帶來的壓力最大,是一百分。以此為基準,繼而評估其他事件的壓力指數。如圖所見,人際關係帶來不小的壓力。親近的人不只是愛和幸福,同時也是痛苦的來源。

保持適當距離怡然自在

敏智因為職場前輩而極度煩惱。兩人職位相同,年紀只差一歲。但是,對剛進公司沒幾個月的職場新人敏智來說,入社五年的前輩是很尷尬的存在。偏偏前輩是負責帶敏智的人。和敏智的內向謹慎相比,前輩說話無所顧忌,如果敏智出了錯,絕不拐彎抹角,會當場糾正錯誤。很多時候,前輩的指責沒錯;可是站在敏智的立場來說,心很累。每次被前輩責備後,到了睡覺時間,敏智腦子裡依然不斷地想著那件事,進而鬱悶。

敏智問我,前輩是不是造成她最近憂鬱的原因?雖然憂鬱的根本原因不是前輩,敏智從很久之前就有憂鬱的徵兆。諮商進行得非常順利,敏智決定把前輩當成朋友,而不是敵人。她有自信能辦到。在同一間辦公室裡,只有敏智和前輩是同齡,她進公司以來,一直刻意和前輩保持距離,因為不交心,以至於前輩也只和敏智維持著公事關係。當兩人的關係拉近後,敏智馬上發現前輩其實是非常溫暖的人。而兩人變得親近的關鍵是,敏智開口詢問前輩的生日。

敏智先鼓起勇氣,詢問前輩今天是不是她的生日,正好兩人住得很近,便約見面一起過生日。自此之後,兩人的關係變得親密。前輩對敏智的態度立即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敏智犯錯,不只溫柔指導她,甚至替她完成工作。

敏智的期望實現了,卻產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前輩對敏智過度的情感依賴,以至於整段關係變得有壓力。敏智坦言對前輩沒那麼有好感,怎麼樣都不可能變成好朋友。兩人從性格、嗜好到價值觀,沒有一項是合拍的,只是為了讓職場生活好過些,才有目的地拉近距離。

不犧牲自我維持關係

前輩沒有朋友,所以每個周末都約敏智見面,這件事造成敏智的困擾,敏智的好朋友們漸漸感到不滿。不光是這樣,敏智還放棄周末休閒活動。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對,敏智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調節和前輩的距離。我給的建議如下:

「女性們往往難以忍受枯燥乏味的辦公室關係,對辦公室關係感到不安。但是,這個世界上,魚與熊掌,兩者本不可兼得。你很想上周末的瑜伽課,卻因前輩的邀約而打亂計畫,心情變差。我們要當幸福的利己主義者,不能因為別人,損害自我生活品質。能不能只接受前輩平日的晚餐邀約呢?說實在的,妳連平日晚餐也不想赴約。但是,無論何事,在某種程度上做出一定的讓步是必要的。考慮到期望實現的最低生活水準,學會靈活變通的智慧,減少該減少的,增加該增加的。」

我的建議使敏智陷入沉思,自我反省。在最後的商談時,敏智這樣說:

「一直以來,我因為人際關係,覺得疲憊不堪。變親近有變親近的疲憊,不熟有不熟的疲憊。正因如此,我根本沒力氣關心自己的幸福、平靜和尊嚴。和人維持良好關係的目的,應該是對自身有利,讓我過得舒服才對,不應該反過來害了自己。既然我努力過了,目前和前輩畫清了界線。就像您說的,每周一天吃晚餐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能找回周末,我真的很開心。」

建立人際關係的時候,適當地走鋼索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有件事請銘記於心:「沒必要以犧牲自我,來維持一段關係。」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