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在周秦漢晉時代,就已實行分餐制了。只是到了唐代,才演變為合餐的會食制。
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齊國的孟嘗君某日宴請前來投奔的俠士。宴會中,有一侍從無意中擋住了燈光,俠士就認為自己吃的膳食與孟嘗君的不一樣,欲離席而去。
孟嘗君親自端起自己的飯菜給俠士看。俠士羞愧難當,遂拔劍自刎以謝罪。顯然當時實行的是分餐制。
從古代的繪畫資料和考古發掘中,也可以找到中國隋唐以前實行分餐制的實證。從出土的漢墓壁面畫像石和畫像磚中,均可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景。
據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記載,中國從唐代,由分餐制演變為合餐的會食制,其重要原因,是由於高桌大椅的出現。
可以說,自從西元五世紀至六世紀高足坐具和大桌出現後,人們已基本上拋棄了席地而坐的方式,從而也直接影響了用餐方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