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般共演化 寄生科學(上)

文/羅伯特.崔弗斯(美國演化論學專家&社會生物學教 |2020.04.30
1619觀看次
字級

文/羅伯特.崔弗斯(美國演化論學專家&社會生物學教授)

巢寄生(brood parasite)物種與牠們可憐的宿主之間的關係,精采地展示出共同演化的原則,這在鳥類中最明顯,但在螞蟻中也可以看見。所有鳥類中,大約1%的物種(通常是杜鵑和牛鸝,但也有一個種類的鴨)完全仰賴其他物種來撫育自己的幼兒,這個比率實在高得驚人。

當然,這通常不利「宿主」的成鳥,因為牠們可能在撫育自己的幼鳥以外,還要撫育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幼鳥,更慘的是經常可能變成「只」撫育無血緣關係的幼鳥。這種宿主/寄生物種的關係已有諸多詳盡的研究;事實上,這幾乎從人類開始書寫以來就已經有描述了,從4000多年前的印度,到亞里斯多德的描述,一直到近年密集的研究透過巧妙的田野實驗,來剖析這種關係。

多看一眼自己的寶寶

宿主對自己的子女辨識錯誤,稱為所謂「誤判」或「誤確認」(false positive)。葦鶯(普遍的冬候鳥,在台灣度冬的時間很長)的父母會記住自己下的蛋的模樣,然後排拒有一定程度差異的蛋。如果牠們的巢被寄生的機率大約是30%,那麼從演化的觀點來看,他們排拒長相奇異的蛋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牠們被寄生的機率比這個低,此時若再過度審視奇特的蛋,那麼無疑只會提高毀掉自己蛋的風險。事實確實如此:在英國,葦鶯被寄生的機率只有大約6%,所以不會排拒新產下的蛋,除非他們在適當的時機看到附近有杜鵑出現(這樣被寄生的機率可能會超過30%)。在一個群體中,被寄生的機率從20%降到4%,同時被排拒的機率也下降1/3。這個調整的幅度過快,不可能是遺傳導致的,因此葦鶯應該是根據周圍是否有巢寄生的證據,來調整辨別差異的程度。

大不了同歸於盡

整個體系裡面,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地方。宿主不會排拒明顯的凝態物種。杜鵑幼鳥的體型可能比宿主大6倍,所以宿主成鳥餵食杜鵑幼鳥時,可能會站在杜鵑幼鳥的肩上,雙方大小差異簡直大到可笑。科學家給出的最新解釋:牠們害怕後果。有研究描述了一些鳥類的「黑幫」行徑:杜鵑或鷹鵑發現宿主毀掉牠們的蛋以後,會把宿主的巢整個毀掉。這樣就變成2選1了:不是接受一定程度的寄生,就是要被惡劣對待,有如勒索保護費(一種「稅」),而不是直接殺害。有研究針對一個這樣的體系發現明確的證據,顯示接受黑幫「課稅」會讓繁殖成功率更高,抗拒的後果則是巢穴全毀。(待續)

本文摘自《愚昧者:為什麼我們會自我欺騙?》臉譜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