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預購肥料實名制昨天上路,農委會首度直接補貼農民肥料費用,藉此建置五十萬到六十萬個農民資料,藉此推動農民卡。農委會表示,農民卡有助於辦理農民退休制度、農民職災保險、農保等。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因誤傳肥料原料很多來自中國大陸,引發農民搶購。為了避免囤貨現象持續,造成有的人買不到肥料,農委會推動肥料預購,每包補貼二十元直接匯給農友。但立委質疑,上波網路預購制失效,農民還是拿不到肥料,新的肥料補助真能解決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承諾,絕對可在期限內拿到,否則「我下周立刻請辭」。
陳吉仲指出,以往是肥料補助是補貼給肥料公司,肥料公司不到十家,方便農委會作業,現在直接把錢給農民,將要面對五十萬到六十萬個農民,雖然困難,卻產生幾個好處。
他說,首先是直接補貼農民,農民比較有感。其次,若補貼給肥料公司,類似降價、變便宜,農民會用更多;把錢直接給農民,較能鼓勵合理用藥,確保土壤不酸化。第三,台灣農地價格高漲,地主、耕作者容易不同人,此制會補貼給實耕者,避免地主拿去。
第四,有利於農委會未來持續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時,透過預購肥料實名制,建置最重要的農民基礎資料,包含未來推動農民退休制度、農民職災保險、農業保險時,將有完整的科學根據,未來會推農民卡。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這個運作機制下來,可以補齊過去比較沒有跟農委會往來的實耕農民資料,可以完成農民資料的「最後一塊拼圖」,農委會規畫今年內讓農民卡上路。不過,需要農民拿身分證親自前往農會或肥料預購,填寫農地面積、地號地段,有的農民可能不習慣;還有原有作業習慣的肥料行可能會反彈,從業人員也需要布建讀卡系統,適應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