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民退休金制度昨天在立法院展開審查,預計今天逐條審查完成一讀,若本會期通過,最快明年一月上路。
目前包括政院版共四個版本,朝野對農民與政府的提撥比率未達共識,立委擔心草案看不到農民退休金永續實施的保障,未來可能重蹈軍公教與勞保基金瀕臨破產的覆轍。
二十五年的老農津貼條例退場問題昨天成為立院討論焦點,老農津貼每年吃掉農委會六百億預算,造成巨大財務負擔,嚴重排擠其他農業經費。外界過去建議農民退休制度上路後,老農津貼應同步走入歷史,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聲明,老農津貼百分之百不會退場,他預期農民退休制度政府一年支出十點二億元,不會造成財政負擔或破產。
相較於陳吉仲的樂觀預期,立委與農業界看法相對保守。立委陳明文說,農民退休制度現在就要能確保不會像勞保基金一樣有破產疑慮,農退基金初期約二十億元規模,至少要保障每年可以達到百分之三的基金收益。
陳吉仲回應他相信勞動部的操盤績效,陳明文則說勞動部的操盤一直都讓人不放心,現在草案要審慎思考如何建立永續制度,才是經營關鍵。
根據農委會提出的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仿照勞工退休金制度設立退休儲金專戶,農民按月提繳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六,政府以一比一比率按月提繳相同金額。農民若三十歲開始提繳百分之六,加上現行發放的每月七千五百五十元老農津貼,到六十五歲每月可領二點六萬元。
立委廖國棟、曾銘宗等人也提出修正動議,提繳最高比率應從百分之六提高到百分之十,且政府要按月提繳一點五倍金額。立委楊瓊瓔說,應設定農民提撥百分之二、百分之四、百分之六,政府相對提撥百分之三、百分之六、百分之九,當農民提撥增加,政府提撥也要跟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