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意外再掀華航改名風波。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指出,已要求交通部告知華航,未來運送物資援助他國時,不要湊熱鬧掛上華航的標誌宣傳,且會要求華航機身「CHINA」字樣不要那麼大,而是要讓「台灣」能顯示出來。
近期華航載運口罩等防疫裝備送往歐美等國家,但有民進黨民代與部分網民指出,華航機身上的「CHINA AIRLINES」會讓外國誤會是中國大陸捐贈。交通部長林佳龍與蘇貞昌也先後拋出華航更名的話題,引發各界關注。
蘇貞昌昨赴立法院備詢前表示,前次擔任行政院長時,曾成功把桃園中正機場改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這次華航運迭物資,因機身上標誌有「CHINA」,讓他國以為是中國,「這種虧我國吃很多。」已要求交通部告知華航,以後運送物資時候,機身上面要有國旗以及Taiwan can help(台灣可以幫忙),華航也不要湊熱鬧,還掛自己標誌導致混淆,也不該藉運送宣傳自己。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也表示,華航更名相關議題,由於涉及包括航權在內等各種事宜的協商安排,行政部門也將與立法院及社會各界持續討論。
不過,改名對於航空公司來說,突顯營運面三大困境,首先航權怎麼重簽?第二飛越領空權能不能延用?第三,航空業機隊規模大,許多的國際型貸款要怎麼換約,換約不成要怎麼辦?如果沒有考量清楚,只為改名而改名,嚴重都可能讓華航倒閉,而最終受害是未來想要出國的旅客,還有台灣出口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