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與人間佛教】人生三大病

星雲大師 |2020.04.12
5822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增壹阿含經》一八一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為三﹖所謂風為大患,痰為大患,冷為大患。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復此三大患有三良藥。云何為三﹖若風患者,酥為良藥,及酥所作飯食。若痰患者,蜜為良藥,及蜜所作飯食。若冷患者,油為良藥,及油所作飯食。是謂,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藥。」

「如是,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為三﹖所謂貪欲、瞋恚、愚痴。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復此三大患有三良藥。云何為三﹖若貪欲起時,以不淨往治,及思惟不淨道。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緣所起道。是謂,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藥。是故,比丘!當求方便,索此三藥。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我們的身體有老、病、死等大患。有因痰而有病,因冷而有病,因風而有病。其實不止於此,目前社會許多現象,像迷信、詐騙、竊盜等,一一產生在現實生活裡,那也是一種毛病。

身體的病,有醫生可以幫我們治療;心理有貪欲、瞋恚、愚痴三大病,如何治療?佛教有三學叫「戒定慧」,戒可以治療貪欲的病,定可以治療瞋恚的病,慧可以治療愚痴的病。

人心貪欲的毛病實在難以對治。有個老爸爸到都市裡探望女兒,女兒想到老爸喜歡吃糖,難得進城,便買了一罐糖果給他吃。有一天,老爸爸的手卡在罐子裡,怎麼樣就是拔不出來。大家著急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後沒有辦法,只有把罐子打破。後來發現,原來,老爸爸因為抓了太多糖果,所以手就拿不出來了。貪心,人難免都有,但要知道滿足、適可而止。

此外,不淨觀也可以療治貪欲。人所以貪欲,大多因為歡喜、很美、很好而產生我愛、我執,假如喜愛的東西不淨、醜陋、臭穢,自然就不會喜歡。佛教的不淨觀,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觀想人的身體是帶肉的骷髏,還有什麼可愛﹖對不當的財富,觀想「黃金是毒蛇」,就不會起貪念。

佛教把瞋恨比喻作無明火。有時候我們在生氣罵人時,都會口不擇言,而得罪對方,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所謂「瞋心一起,火燒功德林」,瞋恚像火一樣,一定要用慈悲觀來對治。

有一位媽媽準備一大盤水果,等待兒女放學後可以享用。小兒子看到那麼多水果,就在每一種水果上面都畫了人頭。

媽媽從廚房出來,看到調皮的兒子在水果上塗鴉,生氣的拿起棍子就要打他。小兒子說:「因為奶奶歡喜吃香蕉,我怕別人把香蕉吃了,就畫一個奶奶,這是留給奶奶吃。姊姊喜歡吃蘋果,我畫一個姊姊在蘋果上,要留給姊姊吃……媽媽為什麼要打我呢?」

媽媽一聽,好慚愧,還好聽了兒子的說明,萬一真的打下去,不是很遺憾嗎?我們的瞋恨心,往往就是在不明事理之下,犯了嚴重的錯誤。

我們要練習慈悲心、包容心,事情的來龍去脈要先弄明白,不要太過衝動。所以我常說「發脾氣慢半拍」,慢了半拍,歌就唱不下去;想發脾氣時,可以跟對方說:「五分鐘後再跟你吵架。」慢了五分鐘再吵,可能氣都消了,不要吵架了。培養慈悲,慢半拍是很管用的。貪欲,用喜捨、用不淨觀來對治;瞋恚,用慈悲觀對治,學習溫和、忍耐來對治;愚痴,則用因緣觀,學習明理來對治。

人類最大的愚痴,是不知道世間有因緣關係的存在。花草樹木,假如沒有土壤、沒有水分、沒有陽光、沒有空氣,就不可能生長;我們人生存在世間,沒有士農工商為大眾服務,沒有交通工具可搭,沒有報章雜誌可看……生活就會很不方便。如果懂得因緣觀來對治愚痴,就可以遠離無明。重視因緣關係的存在,培養因緣,世界不是一個人的,需要集體創造,大家才能共有、共成、共存、共享。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8.阿含經與人間佛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