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吃、快樂動 健康減重助抗疫

陳玲芳 |2020.04.06
132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肥胖」恐為感染新冠病毒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近年來研究亦發現,肥胖者免疫功能較差,得到流感或其他疾病的機率也較常人為高。專家呼籲,防疫期間除了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外,也應留意自己及家人是否有肥胖問題,從調整「飲食」及「運動」開始採取行動,並以「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口訣,力拚抗「疫」成功,一起達到「肥胖走、健康來」目標。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說,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種體重評估的標準,如果大於或等於二十四kg/m2為體重過重,超過二十七kg/m2即為肥胖, 依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二○一五~二○一八年)結果顯示,十八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四成七,男性近五成六、女性約三成九。體重過重及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肥胖除遺傳外,主要受到環境及生活型態等因素影響;因此,減重必須透過自我管理,調整生活型態和行為改變。

飲食三多三少

減少熱量攝取

王英偉指出,減重三要訣,即「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首先「聰明吃」,亦即飲食上遵循「三多三少」原則,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減少熱量攝取或增加體能活動,讓每天減少五百大卡熱量,這樣就可以每周減重約零點五公斤。切勿聽信偏方,採取極端方法,每日攝取熱量若低於一千兩百大卡,反而會危害健康。

其次「快樂動」,證據顯示,減重者每周須有「三百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並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防疫期間,可利用室內運動器材,或國健署提供民眾的一套循環運動教學影片(詳見國健署網站),只需準備兩瓶礦泉水,就能在家達到運動效果。

再來「天天量體重」,測量體重有警惕作用,有助於節制口腹之欲。體重的控制或維持,需要長期抗戰,除了學會正確選擇食物的技巧外,天天量體重,提醒自己,別讓體重太失控。

不恰當的節食

可能影響情緒

國健署提供以上減重三要訣,讓民眾減重增健康;王英偉提醒,減重首重調整飲食及增加運動,必要時,依醫師建議搭配減重計畫或輔以藥物才會成功。

肥胖資訊五花八門,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為解決民眾對於肥胖的疑難雜症,國健署去年與台灣肥胖醫學會及台灣兒科醫學會共同出版「肥胖一百問+」小冊,內容涵蓋體位的認識、肥胖相關疾病、減重對身體的影響、肥胖介入與治療等,提供體位控制、生活作息、健康飲食及運動方面等建議,期望民眾透過聰明吃、快樂動,用健康的生活型態增強抵抗力,共同抵抗疫情。

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醫師說,不當的「節食」,可能會影響情緒,讓人出現掉髮或虛弱現象,且容易造成身體出現快速「減重」與迅速「復胖」,此一變化即是醫學上所謂「溜溜球效應」,二十多年來始終維持標準身材的他,強調減肥沒有速成班,控制體重是長期抗戰。

不過,他也建議,六十五歲以後,應採相對保守的減重手段,亦即遵守少吃、多動、使用「代餐」方式,不宜再用藥物減肥,運動也要選擇溫和運動方式,以免造成運動傷害。蕭敦仁認為,年長者太瘦不好,除非是因為疾病需求,例如血壓控制、減輕膝關節負擔等,臨床上才會建議年長者減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