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兩則關係「性」觀念新聞,值得重視。一是「教育部軍訓處的近三年校園安全事件統計,不含造成人員死亡的甲級事件,性侵害、猥褻及性騷擾事件,都排名校安通報事件前五名」。二是「衛生署調查發現,三分之二青少年看過色情媒體,男生最愛色情影片(A片),女生愛看色情漫畫(A漫)」。
面對這些教育問題,到底是要用「衛道」的眼光看待,還是以「道德」的聲音批判?如果是以前者的態度面對,那麼,有關性教育的問題,則無法有效解決。若是以後者看待,那麼,必然要「因勢利導」將人轉化為社會群居的「社會性」,以降低社會問題。
因此,國中生遭性騷擾的通報件數,短短三年增加九點七倍,就必須思考,到底是國中的「兩性教育」對於「兩性尊重」的輔導作得不夠,使得國中生,仍然無法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或是,由於國中生,已具有自我保護的觀念,而使得通報數據增加?若是後者則表示國中的兩性教育有顯著效果。
而面對「青少年與色情媒體」的問題,則不是要檢討青少年「怎麼會亂七八糟」,而是要檢討「養不教」與「教不嚴」的「學校不教」、「家長不談」的根本問題。學者專家對於青少年的性教育,頂多只能給予「政府、家長應協助青少年正確了解健康的兩性關係」,這類抽象的建議,而要落實在家庭與學校教育方面,則會出現「要怎麼說」到「要怎麼教」的行動問題,最後只能落得「成人尷尬」,「小孩偷偷看」的結果。但是,孩子對於性的好奇,與無知的成長教育問題,依舊無法獲得解決,與其批判「色情資訊氾濫」,還不如檢討家長與教師,是不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性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