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延燒,疾管署公布企業防疫指引,提出員工健康監測、異地辦公等建議,呼籲企業定出計畫及演練。圖為民眾戴口罩前往台北市永康商圈。圖/中央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基於防疫需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發布「公眾集會指引」及「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供相關政府機關或企業依循。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集會樣態、形態多元,無法以剛性指引強制要求,仍以柔性的指引為主。
活動風險 評估6指標
陳時中表示,由於本土病例數已超過境外移入,且有感染源不明個案,皆為「社區傳播」的警訊。為因應防疫需求,強化對於公眾集會的評估管理,經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指引、諮詢專家並與相關部會研商,修訂公布「COVID-19因應指引:公眾集會」,供各界籌辦公眾集會活動時參考。
陳時中指出,由於集會活動通常人潮擁擠,長時間且近距離接觸,具有高度傳播風險,一旦出現疑似個案或群聚事件,將提高防疫難度。因此,主辦單位應在活動前,針對「一、能否事先掌握參加者資訊,二、活動空間通風換氣情況,三、活動參加者之間的距離,四、活動期間參加者為固定位置或不固定位置,五、活動持續時間,六、活動期間可否落實手部衛生及配戴口罩」等六項指標,進行風險評估,若評估具有較高風險,建議延期或取消,或改以其他方式辦理。
陳時中說明,指引建議活動主辦單位應於集會活動前,訂定「防疫應變計畫」,建立「應變機制」,如安排「疑似個案」暫時隔離或安置空間、後送醫院及後送流程、通報流程等,同時提供集會活動前、集會活動期間之衛生防護措施、人員健康管理等宣導及建議事項。
企業營運 注意5架構
此外,有鑑於國內部分製造業及服務業營運陸續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層面包括人員出勤、業務推展及生產營運等。為降低疫情對企業營運的衝擊,指揮中心在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及專家指導下,由經濟部、交通部、勞動部、衛福部等共同研擬「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營運指引」。
陳時中表示,指引將疫情情境區分為「現階段(零星社區感染)」及「發生持續性或廣泛性社區傳播」兩大情境,建議企業依疫情情境、風險評估、因應對策、應變組織和緊急聯絡網、持續營運計畫演練可行性五大架構,進行企業內部的持續營運計畫。
風險評估部分,建議企業盤點核心任務、衝擊面,並建議從人員、業務、生產、營運分別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就保護員工降低感染風險、人員辦公、出勤及出差方式改變因應、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以及其他配合衛生主管機關政策之措施,提供因應對策制定之建議或規定。
陳時中強調,由於企業種類及營運模式差異性大,指引主要提供「大方向」的原則性建議,讓企業參考後制定公司內部持續營運計畫,讓企業受疫情影響的衝擊降至最低,待疫情結束後,也能盡速恢復核心或優先項目的營運能力。
參與大型活動注意事項
一般民眾
❶ 有呼吸道症狀者,應就醫在家休養,避免 參加
❷ 發燒者,直到未使用退燒藥且不再發燒24小時後,才可參加
❸ 維持手部清潔
❹ 目前不建議所有參加者全面配戴口罩
❺ 慢性病、孕婦避免參加
工作人員
❶ 生病者應在家休養,直至退燒後至24小時才能返回上班
❷ 地面、桌椅、電話筒等經常接觸表面,專責人員定期清潔
❸ 一般環境應每天消毒1次
❹ 維持手部清潔
❺ 在人潮眾多密閉場所工作,建議配戴口罩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