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伯輝基金會創辦人薛陳惠如(中)生前常與董事長薛昌煥(左)、執行長鍾蔡瑛珠一起關心偏鄉弱勢。圖╱薛伯輝基金會提供
基金會協助甘神父建造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圖╱薛伯輝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薛伯輝基金會為「天主教主顧修女會奇蹟之家」披露尋覓愛心天使、協助落成新家園的訊息,無意間曝光了自己多年默默捐助關懷機構的善行,執行長鍾蔡瑛珠說,幫助弱勢是由無數緣分促成的,希望這一點扶持能延續許多人無私奉獻的愛。
因為緣分,薛伯輝基金會董事長薛昌煥看到鍾蔡瑛珠為母親告別式的典雅布置而結識,後請她到基金會擔任執行長,一起關懷台灣長輩。基金會第一個認養的單位是屏東縣地磨兒國小合唱團,鍾蔡瑛珠猶記當年孩子們的一個決定:「2016年我們為已故的創辦人薛陳惠如辦了一場祈禱會,那天合唱團正打入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決賽,他們在前一晚決定棄賽,北上來唱創辦人最喜歡聽的〈但願人長久〉,原因是比賽機會還很多,唱給薛奶奶聽的機會只剩這一次!」
在扶助的機構中,鍾蔡瑛珠常向各個創辦人學習,尤其是她引為良師益友的甘惠忠神父和麥恪娣修女。甘神父是她最早認識、為特教奉獻的長者,1979年神父邀請還是中廣主持人的她,主持一場募款音樂會,「那時特殊孩童的儀表未被重視,與我穿的粉紅色公主裙形成強烈對比,孩子一看到我就跑過來抓著裙襬,露出羨慕的表情,我忍不住掉淚,從此這樣的孩子就成為我心中最大的牽掛。」
特殊兒成牽掛 觸動慈心
音樂會上,孩子表演到一半,突然走到神父身旁寒暄,她納悶孩子的情緒為什麼如此激昂、喜悅,猜測是神父為人好,果不其然神父對她說:「妳不能說這些孩子有什麼病,只能說他們很特別。」還指著她說:「妳不也是很特別嗎?」神父的慈悲觸動她心,後來擔任執行長,再次牽起她與神父的因緣,協助建造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從募捐、設計、監工到粉刷她樣樣參與,一直到2018年竣工才停歇。
當神父年邁、回國休養,鍾蔡瑛珠還赴美探望,連續7天用社群軟體的視訊功能幫神父與在台朋友敘舊,「他已把台灣當故鄉,很想回台灣,朋友也想念著他。」離去時,神父叫她不要哭,她忍住情緒,卻一再想起另一位已逝的麥恪娣修女,想起「接近孩子,才能愛他」的格言,所以堅定了往後延續奉獻精神的志向。
栽培身障青年 傳遞福氣
除了偏鄉學校和特殊孩童,基金會也跟著許多創辦人的腳步,特別鎖定神父和修女為弱勢族群營運的機構,鍾蔡瑛珠說:「50年前他們來到這片土地,照顧被人遺棄的孩童,在台灣邁入高齡化後轉而照顧老人,所以希望在他們老去後,無私的精神可以被傳承。」10多年來他們支持了瑞復益智中心、德蘭啟智中心、惠民啟智中心、蘆葦啟智中心、美濃竹頭角小學堂、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台南市天主教生命關懷協會和老吾老養護中心,關懷足跡最遠抵達澎湖和蘭嶼。
實屬不易的是,只要用心被肯定,基金會可以不需核銷就補助,「奇蹟之家」就是經過觀察而被認定值得信賴的機構。鍾蔡瑛珠說,奇蹟之家是創辦靜宜大學的天主教主顧修女會為服務泰山社區長者和身障者開辦的,多次拜訪,她感受到行動不便的老人身上都沒有異味,被照顧得很好,浴巾和床單也都繡上姓名,顧全失能長輩的尊嚴,此外還設有奇蹟照顧咖啡館,給予照顧者諮詢與交流的平台,更讓失智長者享受自由的氛圍,因此基金會不僅捐款,還看見需要、協助募款新建雙層樓房和3間廁所。
回首這幾年基金會同仁的付出,鍾蔡瑛珠滿是回憶,感慨:「這年代的感動很快會消逝,只有助人的感動能永遠烙在心田。」最讓她念念不忘的,還有薛昌煥的真性情。她笑說一般慈善機構重視結案期限,董事長卻重受助方是否還有需求,「這種態度真的不多見。」
未來基金會還打算栽培身障青年,媒合就業並發掘潛力,結合在地文化促進社區發展,因為薛昌煥說:「特別的孩子就要用特別的愛;給他機會,他們能學會照顧自己,長大後更能把福氣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