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入城 加速傳染病

 |2020.02.02
2322觀看次
字級
由於食物來源充足,野生物種在城市比在野外更能生存。圖為瓜地馬拉的拉奧羅拉動物園。圖╱法新社
引發武漢肺炎的「二○一九年新型冠狀病毒」示意圖。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蝙蝠被認為最可能是病毒來源。回顧過去人類遭遇的重大疫情,如愛滋病、SARS、禽流感和A型H1N1,病毒皆源於動物。專家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和全球化,改變了人類與環境互動,以及動物的生存方式,野生動物移入食物充足的大城市,也帶來傳染病,居住空間擁擠讓疾病傳染更快速。

英國BBC報導,各國政府傾向將每個新型傳染病視為互不相關的「單一事件」,而沒有認識到它們反映出世界正在改變。我們把環境改變得愈多,就愈有可能破壞生態系統,並創造新疾病出現的條件。

在過去五十年,許多傳染病從感染動物進化到感染人類後迅速傳播。一九八○年代爆發愛滋病(AIDS)危機,造成疾病感染的HIV病毒源於西非中部的猿猴。二○○四至二○○七年發生禽流感大遊行,病毒源於鳥類。二○○九年的A型H1N1大流行來自豬隻,又稱豬流感。

大陸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團隊二○一八年十二月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指出,SARS病毒來自蝙蝠,而一度被認為是罪魁禍首的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此外,伊波拉病毒也源自蝙蝠。

國際旅行漸頻繁

傳染病散播更快

人類總是被動物傳染疾病。事實上,多數新型傳染病來自野生動物。但是,環境改變正在加速這個進程,而城市生活和國際旅行頻率增加意味著,一旦這些傳染病出現,它們會傳播得更快。

多數動物帶有一些病原體,像是可以造成疾病的細菌和病毒。病原體的演化、存活仰賴感染新的宿主,而感染其他物種是其中一個方法。新宿主免疫系統會試圖殺死病原體,意味著免疫細統和病原體一直試圖找出新方法擊敗對方。

例如,二○○三年的SARS(大陸稱「非典型肺炎」)疫情中,被感染者約有百分之十死亡;相較之下,「典型」流感疫情中,被感染者死亡比例不到千分之一。環境和氣候變遷正在改變和縮減動物的棲息地,改變動物的生活方式、居住地和掠食關係。

人類的生活方式也變了,全球百分之五十五的人口現在住在城市,比五十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這些比較大的城市讓鼠類、浣熊、松鼠、狐狸、鳥類、胡狼和猴子等野生動物有了新的住所,牠們可以住在綠地如公園和花園,遠離人們遺留的廢棄物。

城市食物充足

更適野生物種生存

通常,由於食物來源充足,野生物種在城市比在野外更能生存,使城市成為新疾病的溫床。人們居住在擁擠的大城市、呼吸相同的空氣和觸碰相同的設施,也會使新的傳染病在大城市快速傳播。在一些文化中,人們會食用在城市或周圍森林捕獲的野生動物。

現在多國政府已實施旅遊禁令,就算一些國家沒有這麼做,人們也會因為害怕感染病毒而改變行為。通過各國邊境變得更難,季節性移工無法遷移,供應鏈也被打斷。

二○○三年的SARS疫情在六個月內為全球經濟造成四百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兆二千億元)的損失,包括治療患者的費用,以及經濟活動和人員流動減緩造成的損失。

改善衛生條件、處理廢棄物和防治病蟲害的方式,有助於遏止新疾病出現和傳播。從宏觀角度來說,要遏止新疾病出現,得改變對待環境和與環境互動的方式。隨著都市化和不平等現象加劇,以及氣候變遷進一步干擾生態系統,我們必須認識到,新型傳染病的風險愈來愈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