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孔子的王道立場

文/曹珊 |2020.01.15
1953觀看次
字級

文/曹珊

《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司馬遷則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者凡三百篇」,編訂成《詩經》一書,因其書只剩三百餘篇詩歌,故又稱《詩三百》。孟子說孔子作《春秋》、司馬遷說孔子刪詩,二氏之說乃文學修辭,出於偶像崇拜的目的,借機推高儒家學說,與歷史真相相去甚遠。

《論語.衛靈公》載:「孔子說:『我還可以看到史書有空缺的文字』。」《漢書.藝文誌》載:「古代書必同文,不知道的就直接空缺,再找賢者請教。在末世,人們是非不分,自私自利,胡亂改書。因而孔丘說:『我還可以看到史書有空缺的文字,現在已經沒有了。』這正是孔丘哀嘆當時因人心邪惡,以致古書被篡改而偏離事實。」

《論語.述而》上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魯國歷史自然屬於「文教」方面,是以孔子才會說:「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清朝袁谷芳在《春秋書法論》中說:「《春秋》者,魯史也。魯史氏書之,孔子錄而藏之,以傳信於後世者也。」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春秋論》也說:「《春秋》者,魯史之舊文也。」也就是說《春秋》就是魯國歷史,而孔子見到魯史有殘缺,他怎會突破他的王道立場去篡改魯國歷史,修訂《春秋》以及刪詩?由此可見,儒士短於思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