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茶入侵 台灣茗重整市場

記者吳亭秀採訪報導 |2007.08.12
2328觀看次
字級

南投名間鄉茶農日前聚集北上抗議,指出進口茶與國內茶混充,嚴重打擊茶農生計。茶農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除中國普洱茶不能進口外,其餘茶葉都可以,因此有中國茶挾越南茶證明入境,再加以包裝成為台灣茶,連海關都無法分辨。

據農糧署資料,二○○六年五月至二○○七年四月間,部分發酵茶的進口量為二千八百多公噸,比前三年的平均進口量多四成八;二○○三年至二○○五年名間鄉茶菁產地價格平均為每公斤十九點九八元,二○○六年五月至二○○七年四月降為十八點七元。

對於本國茶農壓低成本、銷價競爭應付進口茶,立委賴幸媛認為,農委會應啟動進口損害救助機制,救援茶農,補助茶農採菁與搬院的費用支出、補助茶樹更新栽種的種苗成本,禁止任何以茶園廢耕換補貼的提案。不過,台北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嶢陽茶行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端鎧認為,茶農應力求轉型與創新,多元化發展。

廉價茶飲料 市場新寵兒

王端鎧認為,若單就傳統茶藝館、傳統茶行來看,市場的確是萎縮的;而受到大環境影響,生產量也的確有比較減少,但若以茶飲料、泡沫紅茶市場來看,商機十分龐大。

隨著社會不斷變遷,消費者口味多變,茶飲料及泡沫紅茶等逐漸取代傳統的飲茶。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茶飲料,如冷泡茶、寒天茶等,都是利用低價的茶葉泡製,再加工而成,每年茶飲料市場都以倍數成長。

此外,還有一般飲料店賣的速成茶,對年輕消費群有很大的吸引力。王端鎧說,單看傳統茶業市場,當然是不好的,但若將茶飲料及飲料店的茶飲算進去,茶市場比過去相較,反而是擴大。

王端鎧說,大環境的改變,影響傳統茶葉,他認為,茶已非傳統,而是被多元化所取代。桃縣茶藝研究會理事長杜吉豐指出,茶葉市場沒有變小,只是走精緻化路線。

農戶焙佳茗 品牌最重要

王端鎧說,目前茶葉市場可分為零售及原物料。一般來說,原物料是偏向大眾化口味,不要求高品質,多用在飲料店、泡沫紅茶店,現在多已被進口取代。零售則是茶農生產的茶,即散戶,他認為,「原物料」應認清自己的核心價值,「零售業」應認清自己的品牌。

他舉例說,日本鹿兒島所產的茶是全日本最差的,但它認清自己的定位,走低價位路線,所產的茶葉提供給茶飲料,壓低成本,現在反而變成全日本最賺的,反觀原本走高價位路線的,現在是哀鴻遍野。

王端鎧說,台灣茶葉應發展加工,透過加工可以去蕪存菁,減少環境影響性。

茶葉品質好壞,取決於先天性環境,氣候不一樣,種出的茶葉口感也會不同。近幾年來,氣候暖化嚴重,也會影響茶葉產業生存。王端鎧說,他已向農委會主委蘇嘉全反映,應針對暖化議題及早因應準備。不過,截至目前為主,暖化對茶葉生態影響還不算大,五到十年後才會感覺到衝擊。

台灣口碑好 大陸搶著要

中國大陸茶在過去口碑很好,但卻因不懂得培養人才、發展技術,以致沒落。台灣很多製茶技術原先是從大陸傳過來的,經過改良後,技術精進,生產的台灣茶品質反而遠遠超越大陸。

喝茶有數年經驗、常往來兩岸的台幹指出,他每次去大陸出差,都會帶台灣的茶過去泡,有大陸的同事一看到台灣茶這三個字,馬上眼睛發亮,跟他要茶喝,甚至還要求下次去時再幫他帶。他說,有聽聞有同事靠著私下買賣台灣茶,賺了不少錢。

一位莊姓台商說,有一次他去大陸,帶了一些台灣茶過去,邊喝邊談生意,有客戶喝了很滿意,問他說是什麼茶,他回說台灣茶,客戶馬上就說要買下他手上的茶。他說,這茶在台灣品質只能說很普通,但在大陸卻是人人搶。

王端鎧認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大陸人較信任台灣技術,認為台灣出產的品質一定好,而大陸本土的就不能保證,因此會偏好台灣茶。過去這種現象確實很常見,但近年來大陸製茶技術突飛猛進,不輸台灣,這種現象已逐漸減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