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
那年,母親只是開個小刀,卻因年事已高,在醫院足足躺了一個月。她常睜著含淚的眼睛,在鼻胃管和氧氣罩的交纏中,咿咿唔唔地說要回家。漫漫的住院期間,抽血、拍痰、抽痰、傷口換藥,往往讓她緊皺眉頭,睡不安穩,讓人萬般不捨。
某天午後,突然有一位皮膚白皙、笑臉盈盈的中年看護進來探視,她說,從其他看護口中得知與母親是同鄉。她朗A朗的笑聲,讓病房一掃陰霾氣息,瞬間變得燦亮無比。
「阿姆,我是鴨母寮的人啦!聽說妳是大庄人,阮都是梧棲同鄉的。」
「聽說妳卡早都在厝裡子(煮)飯、雪(洗)衣,妳甘擱記得咱庄頭那間金花雜貨店?」
她濃濃的海口腔,瞬間撫平了母親緊皺的眉頭,頻頻點頭示意。我也和她聊起童年回故鄉時,冷冽的海風、親切的海口腔、餅店吃鹹蛋糕、海邊散步拾貝殼等種種美麗回憶。
當她談到當年鄉裡一位富人,捐地蓋學校,成立紡織工廠、客運公司,讓大家有工作、能就近念書,還有便捷的交通,讓人緬懷不已,病床上的母親眼睛霎時亮了起來,綻露了久違的笑容。
「我媽年輕時也曾在這家紡織廠上班,清清秀秀地紮著二條長辮子。我爸偷偷跑來看,真甲意,就牽手走了六十年。」
因為一位鄉親的探訪,陳年往事就漾著柔美的光芒穿越時空而來,過往的年輕歲月、夫妻胼手胝足共創家園的甘苦,也一併在記憶的拼圖中重新閃耀起來。
謝謝這位鄉親,讓八十幾歲的老人家在病房拾獲重生的力量。母親雖已病逝數年,但那一天的鄉音、鄉情,和母親燦爛的笑容,依然溫暖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