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膽固醇有多可怕? 醫:傷血管又傷腎臟

楊旻芳 |2020.01.03
3306觀看次
字級
圖/取自freepik.

【編輯楊旻芳/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之前的調查,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膽固醇過高 ,其中一大部分人不自知。有些人擔心罹患心血管疾病開始注膽固醇,但是膽固醇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身體裡的壞膽固醇過高會造成血管發炎堵塞、破壞血管,導致一連串器官病變,減少膽固醇最好的方法是改變生活習慣,並定時檢查身體狀況。

根據醫藥媒體《康健》報導指出,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就是所謂的「高血脂症」。龍潭敏盛醫院腎臟科主任、安馨大溪診所與和暘診所主任郭和煙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高血脂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近40%。膽固醇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沉積在血管裡造成發炎堵塞、破壞血管,導致一連串器官病變,充滿血管的腎臟,就是遭受池魚之殃的器官之一。


圖/取自freepik.

命好不如習慣好  遠離膽固醇、腎臟病這樣做

主任醫師郭和煙說明,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常常是一起發生,也就是所謂的「共病」,很難切割是哪一者對腎臟造成多少破壞,但高血脂症病人腎功能不好的比例的確明顯偏高。相對地,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比較容易出現血脂異常,而且隨著腎功能不全的病程越往後,血脂異常的比例越高。

郭和煙說,膽固醇有好壞之分,民眾真正該注意的是壞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膽固醇」。但是想要改善膽固醇,單純靠飲食的效果有限,「不要迷信你做了什麼、吃了什麼就可以降膽固醇。」郭和煙強調,真正「治本」的方式,養成好的健康生活型態做起,包括均衡而少油少糖少鹽的飲食、充足睡眠、固定作息等,而運動也有助於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進而對腎臟有更好的照護與保健。

「好命不如好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真的很重要。什麼是好習慣?我想一般民眾大概都知道。雖然知易行難,但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鼓勵大家一定要堅持下去。」

此外,青少年喝含糖飲料的比例也越來越高,長久下來,這些含糖飲料對於身體的危害風險不容輕忽。因此,健康意識的教育更該從小教育起,未來才能降低腎臟疾病的危害!



主動出擊 和醫師一起把關自己的健康

除了養成健康好習慣,有慢性病的民眾也建議和醫師更緊密地合作,共同守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已有高血脂或血脂異常的患者 這樣做 ↓↓

目前的多數醫師已有足夠的意識,對於三高患者會也同時留意其腎功能狀態,相關藥物也都清楚載明是否經由腎臟代謝,醫師在開立藥物給病人時,亦清楚患者的所有身體狀況,例如是否有腎功能不全等情況,因此建議民眾應遵照醫囑按時服用,同時亦要自己負起把關責任,主動向醫師說明自己的肝腎功能等身體狀況。

腎臟病患者 這樣做 ↓↓

不管在哪一科問診,都應主動向醫師說明自己的疾病、討論用藥,也可將不同科別的藥物一併請腎臟科醫師協助篩檢。

三高患者 這樣做 ↓↓

建議每三到六個月就請看診醫師協助檢測蛋白尿和腎絲球過濾率,尤其是微蛋白尿的監測,因為微蛋白尿的出現是腎臟損傷的訊號,此時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或預防微蛋白尿的症狀,若未及早介入,讓蛋白尿持續出現,會造成腎臟更大及不可逆的損傷。

報導來源:康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