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 佛光山發送臘八粥與大眾分享佛陀成道喜悅

楊旻芳 |2020.01.02
11205觀看次
字級
圖/楊旻芳。

【記者楊旻芳/台北報導】今天是農曆12月初八「臘八節」,許多人可能都曾聽過「臘八粥」,但你知道它的由來嗎?關於臘八節的由來,有非常多種說法,但最多人聽過的,還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喔!

臘八節,又稱臘八,源自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月初八慶祝而得名。

相傳佛陀在成道前,曾經經過六年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乳糜,在回復體力後,農曆十二月八日於伽耶山菩提樹下夜暏明星悟道,因此後人稱此日為「佛陀成道紀念日」又稱「法寶節」。為佛教徒盛大節日之一。為了慶祝這一天,佛光山每年都有煮臘八粥分享給大眾結緣。


圖說:義工在分裝臘八粥。 人間社記者吳仕英攝

臘八粥分送台灣各地區的公家單位、醫院、友寺、宮廟、銀行、學校、養護中心等地方,歡喜結緣,在佛光山台北道場12樓齋堂今天上午十時也開放發送臘八粥給大眾來享用,共享這份喜悅。


圖說:台北道場12樓齋堂今天上午十時也開放發送臘八粥給大眾來享用,共享這份喜悅。圖/楊旻芳。

《幸福福袋食譜》作者陳寶月,昨(1)日在台南市南門公園舉辦「說臘八食臘八」活動,分享佛光山臘八粥的食材,示範將老薑切細末、板豆腐切丁先炸成金黃、芋頭去皮後和蓮子、紅蘿蔔、花生、米豆、60%的蓬萊米和40%的白糯米、少許醬油或醬油膏用滾水煮半小時後,加入川燙後切絲的青江菜及切碎的油條、鹽巴調味完成。


圖說:臘八粥滿滿的板豆腐、芋頭去皮後和蓮子、紅蘿蔔、花生、米豆、60%的蓬萊米和40%的白糯米。圖/楊旻芳。

他說,佛光義工烹煮臘八粥時都一邊煮,一邊持誦〈大悲咒〉,用一份供養心烹煮,讓享用者能吃到平安。這粥的食材是星雲大師在大陸叢林時就有,一直傳承到現在。


圖說:台北道場義工熬煮臘八粥。圖/台北道場陳承文提供。

作家王浩一分享臘八粥的由來指出,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因佛教傳入中原,也將很多食材傳進來,從東漢開始,到宋朝寺廟就有煮粥施眾的傳統,因講究美食,有了「北方吃鹹,南方吃甜」的烹煮法。佛光山是臨濟宗,法源於河北,所以粥是鹹的。到了清朝雍正期間,在雍正宮有藏傳喇嘛在臘八時誦經加持煮6個鍋供皇親貴戚、文武百官、喇嘛們、百姓享用。「慶祝佛陀成道日、臘八粥結善緣」,現今佛光山將佛陀成道的歡喜,藉由烹煮臘八粥,跟有緣人結緣。


圖說:佛光山台北道場分享臘八粥,許多大眾前來吃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共享喜悅。圖/台北道場陳承文提供


圖說:佛光牌臘八粥處處飄香,吸引了三位來台旅行的外國遊客聞香而來,在飄著毛毛細雨的午後,品嘗色香味俱全的熱粥,更是讚不絕口。圖/人間社記者陳文杞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